“南水”进京 15区县居民喝上汉江水
昨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来宾见证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通水现场,来宾们品尝南水。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昨日上午10时3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水正式流入北京。“南水”年均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除延庆外,其余15区县可喝上“南水”。
十堰原水现场泡茶供品尝
昨日上午,在团城湖明渠,汉江水从闸门奔涌而出,浪花飞溅,将水面上原有的薄冰冲碎,流向不远处的团城湖调节池。由于水流较快,在水面上形成了数个很大的漩涡。
在通水活动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要用心地管好、用好这宝贵的南来之水,让首都人民用上优质、安全、放心水,“我们将全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全社会珍惜、节约、用好每一滴水。我们将满怀感恩之情,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大力支持沿线省市共同发展,让这一泓清水真正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的友谊之水,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在通水活动现场的一角,十堰市专门在此设置了一个品水区,将十堰市这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水,装瓶直接送到了现场。这些原水被烧开后放进大水桶,专门用来泡制武当山的茶叶。参与通水活动的居民代表王先生喝了一口说:“水的味道真不错。”
北京每年增500多个昆明湖
在接纳“南水”初期,每日将有70万立方米“南水”进入千家万户。城区及通州、大兴、昌平部分地区、门头沟城子地区的大部分市民都能喝上“南水”。
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起开建。其中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流至北京,于本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
南水进京后,一期工程年均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供给15个区县,供水范围将达6000平方公里,覆盖平原区90%区域。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这意味着,北京未来一年将增加500多个昆明湖水量;全市人均水资源量可增加50多立方米。
■ 观点
“南水”虽至 节水仍需加强
据新华社电 水利专家表示,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北京及沿线各地都需要加大节水力度,将“南水”高效用好。
北京多年来缺水严重,但由于保障力度较大,大多数老百姓对缺水的感受并不深。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孙国升认为,江水进京后虽能提高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完全解决严重缺水问题,全社会仍需“拧紧水龙头”,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大节水宣传,引导全社会珍惜节约用好每一滴水。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说,随着通水,北京及沿线各地都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农业、市政等领域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在居民用水方面,仍然要加强生活节水,普及各种节水器具,例如冲厕所用6升抽水马桶、关紧水龙头、将洗浴时间与费用挂钩等,节水从小事做起。
■ 焦点
居民水价不会涨价
北京市居民水价是否因为用上南水而“被调整”一直是众多市民关心的问题。不少专家直言,南水北调成本增加,北京居民的水价可能会因为自来水中增加了南水的部分而提高。有专家称,即使目前北京已实施阶梯水价,但也只能基本覆盖成本,其中还不包含调水成本。
对此,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水价调整与北京使用南水并无必然关联,北京居民不会因为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南水而被单独加价,北京市内仍将继续实施境外水与本地水“同水同价”,即使水价调整也会按照价格调整程序进行,调整范围将为整个北京市。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与水价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听说近期水价要涨的消息。
南水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
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监测平台已实现水务、环保、卫计委、南水北调、地矿、自来水六部门的水质信息共享联动,与沿线省市及南水北调中线局建立了联合检测机制。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进京南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标准。据了解,北京持续12年监测南水,在了解水质的同时制定了30多套制水方案,具备处理南水的能力。
另外,对于通水,有人担心江水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本月初,郭公庄水厂利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实验水源开展了郭公庄水厂试验运行,供水范围为丰台、大兴部分地区,涉及277个小区、56万人,没有集中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而这还是采用100%南水北调江水。27日南水北调江水正式进京,会按照江水与北京本地水1:4比例稀释,进一步降低各种风险。
由于江水是首次进入北京自来水管网,供水区域内管线因铺设年代不同、材质复杂,并不能完全避免新旧水源切换引起的局部、短期的“水黄”现象。市民如发现“水黄”,通过放水即可消除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