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区国资局人均年入逾19万居首 天河区车陂街道办“包尾”不到2万(2)
Q&A
问:单位类别或地区相同,工资为何差那么远?
答:“同工不同酬”与单位、地区财力有关
同一区、市的单位,人均工资福利差距达六七倍;不同区、市,同一类别的部门也有较大差别。如萝岗区审计局人均支出16.40万元,但越秀区审计局仅为11.18万元,白云区为7.84万元,差别甚大。
有政府人员表示,虽然同一级别的人员固有工资相差不大,但因所在单位或区域的财力不同,补贴等福利有较大差别,“每个街道的收入水平也不一样”。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不同单位之间的控制力度不同,补贴也有所区别。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表示,各区还有部分补贴透明度更低,造成收入不平衡。比如一笔纳入预算的支出,该单位让下属单位代为“埋单”,这笔经费有可能通过各种津贴名目发放到单位人员手中,“甚至连各区的公务员自己也保密,不跟其他区的同行交流。”另外,工作量大的部门加班时间长,报酬也较高。
“同样道理,统计得出的12区市人均工资为8.58万元,也就是每月约7000元,这作为政府人员收入的核心组成部分,我认为并不奇怪。”林江说,“不过,由于其他津贴补助名目繁多,收入组成十分复杂,未必能体现在此数据上,所以单看平均数意义不大”。
问:为何非核心单位和经济较落后地区工资反而更高?
答:公开透明度不一,不排除有人为因素
据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个别类别的单位如人大办公室、政协和科学技术协会等排名靠前。而据统计得出的各区平均人均工资显示,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甚至比经济发达得多的地区更高。对此,林江指出,除了受非编人员统计不一致影响之外,不排除还有人为因素。
“有些津贴较多、工资福利较好的地区或部门较谨慎,介意暴露政府人员的真正收入,更担心会因收入较高而引起议论,所以在统计数据时会将一些津贴支出不纳入工资福利统计,最终出来的数字便不那么突出。相反地,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和非核心单位,福利本就不多,对于资金支配权较小,没太多顾虑,反而能做到公开更透明。”林江说。
问: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到底有多少?
答:部分计件计时领报酬,权益难有保障
据各决算报告显示,各区区属单位实有人员主要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编外人员三类。有政府人员透露,在科员级别,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工资待遇相差不远。
编外人员分两类。其中,政府雇员享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待遇,但金额不高。很多单位都有政府雇员,例如大量居委会人员或社区专干就属于此类。另一类主要是临聘人员,多见于社区、基层执法单位等。他们或以时薪、日薪等形式发放报酬。
例如,海珠区气象局于2013年8月成立,两名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为7700元,即每人每月仅约1000元。天河南街道2013年的人均工资福利支出仅1.6万元,折合人均每月1333元,比广州最低月薪还低,也是因为临聘人员报酬较低。
林江表示,编外人员报酬核算比较复杂,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他们无正式编制待遇,部分是按钟点或按件计薪,可能会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令他们的权益受损。
专家点评
首次公开值得点赞 统计细节仍需规范
“以前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是禁区,政府部门对此讳莫如深,今年首次公开,不得不说是进步之举,值得点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说,目前的相关预算法规并无明确规定需公开到什么程度,加上政府人员构成和收入组成很复杂,虽然此次未能做到完全透明,但也在某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
不过,他也指出公开中多处不规范亟待解决,“统计口径和定义不一致,导致部分数据失真,甚至受人为因素和意愿所左右,这就失去了公开和接受监督的意义”。
林江认为,首先,要说明工资福利由哪几项组成,公开到什么程度,财政部门需给出清晰统计指引,也需向公众加以说明。此外,非编人员的报酬若暂时难以统一,则起码应分类说明。“例如哪些部门不能纳入,哪些可以纳入?理由分别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尤其是市财政部门来统一,形成固定、长期的规范”。
题外话
政府工作人员同工同酬是个“梦”?
最新条例中未作明确规定,有人大代表认为不宜一刀切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初,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曾发布《广州市廉洁城市建设条例(征集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及市政府应当规范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发放工作,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津贴、补贴标准,实现同城同工同酬。
此条例一度引来热议。“收入较低的区(政府人员)可高兴了。”有政府人员回忆说。不过,该《条例》于去年9月底第一次审议时,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被删除。据媒体公开报道,在征集意见时,有萝岗区和南沙区的人大代表认为,公务员薪酬待遇应当考虑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不宜一刀切。
“同工同酬顿时成了美丽的梦。”上述政府人员叹息。记者了解到,该《条例》已于去年12月31日通过第二次审议,将报省人大批准后公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