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震区堰塞湖开始泄流 险情基本解除

13.08.2014  09:10

  昨晚9时,水利部、云南省政府、成都军区、武警部队等相关部门在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了联合新闻发布会,就红石岩堰塞湖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昨日已在堰塞体上挖出了一条深8米、底宽5米的泄流槽,堰塞湖库容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溃坝风险和上下游的淹没风险,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任务已完成。

  经过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1100多名官兵7天紧张奋战,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堰塞湖导流槽于12日17时全面打通,标志着牛栏江堰塞湖险情基本排除。

  可允许下游转移人员返回居所

   刘宁介绍,通过9天努力,到昨日已经完成了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应急排险工程任务已完成,在堰塞体上挖出了一条深8米、底宽 5米的泄流槽,这使堰塞湖库容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溃坝风险和上下游的淹没风险。”刘宁说,借助自然力量并实施爆破,使已遭受严重破坏的红石岩水电站调压 井及其施工支洞检修孔联合泄流,形成了堰塞湖右岸应急泄流通道,有效抑制湖水位的迅速上升,为应急排险提供了时间保障。

  其介绍,经过分析测算,联合运用堰塞体右岸应急泄流通道和堰塞体顶部泄洪槽,可以达到宣泄5年一遇标准的洪水,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应急处置”阶段的行洪要求,可有效降低堰塞湖水位和溃坝风险,有利于实现“应急处置”阶段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标。

   “应急处置后堰塞体总体安全可控,在严格设定的安全警戒条件下,可允许下游转移人员返回居所。”刘宁说,目前已经设立了上游发生洪水,堰塞湖进入安全戒 备状态时,“危险区”群众紧急转移、“预警区”群众紧急转移的具体指标和警报信号,一旦达到指标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行动,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其介绍,目前共转移安置群众12797人,其中上游3491人,下游9306人。

  变害为利,可能改造为控制性水库

  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分为“应急处置”、“后续处置”和“后期整治”三个阶段。刘宁介绍,目前已经形成了堰塞湖后期处置工作思路。

   刘宁介绍,“后续处置”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保安减灾”,要通过进一步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统筹考虑现实与可行两方面因素,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而“后期整治‘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减灾兴利“,在详细勘测与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对堰塞体进行改造与加固,力争实现堰塞 湖的合理利用,兴利除害。

  “努力实现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研究将堰塞体改造成水利枢纽的可能性,变堰塞湖为控制性水库,使其成为具有综合 效益的水利工程,发挥灌溉、发电、防洪、旅游等功能。”刘宁说,红石岩堰塞湖容积大,若改建成库,在牛栏江下游梯级电站调节运用中,具有龙头的作用,水资 源利用效率更高,电量和容量效益明显。这一设想如能实施,将会变害为利,惠及周边地区。

  接下来将考虑移民安置工作

  昨 日的发布会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尹建业、成都军区鲁甸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斌、成都军区鲁甸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梁冬春等还就堰塞湖处 置情况进行了通报,尹建业介绍,在堰塞湖处置过程中,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4县区12个乡镇共疏散转移12797人。其介绍,接下 来将根据堰塞体的工况和下泄流量,科学划定风险区和预警区范围,加强监测预警。“在组织先期转移避险群众返回基础上,做好划定区域内转移群众的预警、转移 避险工作。”尹建业说,相关市、县政府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群众转移避险责任制,落实汛期洪水预警响应,落实转移避险预案。

  梁冬春介绍,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指在堰塞体上设立了一线指挥组,并成立了由武警水电指挥部、13集团军工兵团、云南省曲靖军分区1100多名官兵组成的堰塞湖排险专项任务责任区,紧急调运200多台专业机械装备。

  “共进行超过一吨炸药重量的大规模爆破13次、小规模爆破100多次,出动大型工程机械210台套,开挖土石方10.3万立方。”梁冬春说。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