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建地缘协会治理村居 番禺区“嘀”手机管理出租屋

14.06.2016  16:02

原标题: 白云区建地缘协会治理村居 番禺区“嘀”手机管理出租屋

   广州不少区各出奇招探索来穗人员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全方位社会融合

■越秀区建设街成立外籍人士志愿者服务站,专为外国人服务。 越秀区来穗人员管理局供图

■番禺区一家机构开展“430课堂”活动,教来穗人员子女做手工。 通讯员供图

■越秀区的来穗人员通过积分服务享受免费儿童保健服务。 越秀区来穗人员管理局供图

■外事翻译志愿者在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为外国人提供翻译服务。越秀区来穗人员管理局供图

  居住在广州市白云区的“老乡”之间出现纠纷,有“地缘协会”管;在番禺区,出租屋上设有二维码,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手机就可以掌握租客的全部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州共有800余万名来穗人员,已接近甚至超过户籍人口。这么多“新广州人”,怎么管理,如何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人员在广州定居、工作,这个庞大群体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广州市各区都对来穗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作出了探索,全面推动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的全方位社会融合。

  上月初,广州市从化区首个“来穗人员之家”在江埔街河东南社区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个来穗人员之家既受理来穗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居住登记采集、租赁登记备案等业务,还提供消防培训及体验、图书阅览、心理咨询、免费上网、孩子课业辅导等多项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今年1月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计划用5年时间,稳步有序地全面推动来穗人员的全方位社会融合。1月1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工作方案》,计划用2年时间,通过发动部署、先行试点、全面推进、优化提升、达标验收、总结推广等步骤,在越秀区、番禺区开展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

  谈及选择越秀区和番禺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域的原因,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曾凯章曾表示,越秀区属于中心城区,番禺区兼有城、乡特点,在两种不同类型地区同步开展示范区建设,可兼顾探索不同区域的服务管理模式。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越秀、番禺两区,其他各区在探索来穗人员管理服务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不同方向的尝试。从化区、黄埔区主推政府机构服务,白云区则对来穗人员进行同源管理。

   ■广州各区管理来穗人员新模式

   ●白云区 “同源自治”拉近“老乡”距离

  太和镇大源村户籍人口约8600人,来穗人员却多达15万人左右,并按地缘、业缘“成村成屯”聚集,由于带来社会管理难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源村的情况在白云区并非孤例,在三元里街、黄石街、同和街等镇街,同样存在来穗人员聚集的现象。对此,白云区通过在大源村建立“地缘协会”、在三元里街试点创建“融合社区”等,探索出了来穗人员“同源自治”的治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大源村为例,2005年至2006年,物流行业大举进入该村,来穗人员“成村成屯”聚集的现象逐渐形成。来穗人员聚集,加速了大源村的城市化进程,但因该村依然实行较为简单的农村管理模式,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对服务的需求,与该村当时的管理模式难以匹配。此前,大源村曾一度出现人员混杂、环境脏乱差、“两违”现象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现象。30多年前就从福建老家来到广州打工的王水波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我们福建人与本地人,或者我们老乡之间出现一些纠纷、口角、小矛盾,经常找不到调解人,得不到解决。

  为此,2014年5月,太和镇成立大源村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作为镇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监督大源村社会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服务站还下设了地缘协会。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地缘协会的日常事务由服务站管理,主要任务是通过外地籍的联络员,与多个来穗人员自治组织联系,将其纳入管理,并将服务站的工作安排与活动信息,传达到来穗人员中去。除了原有的福建诏安商会大源分会、江西余干物流商会,地缘协会还组织来穗人员成立了湖北仙桃地缘协会、广东吴川地缘协会、广东信宜地缘协会,并招聘了广东信宜籍、江西籍人员,纳入房管员队伍。

  如今,王水波已成为“福建村”联络员。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深切感受到了地缘协会的力量。现在,大源村有事通知时都会找他,再由他向同乡转达。过去对村里的传达,老乡们可能缺乏信任,但是有了地缘协会这个“中间人”,管理信息的传达就畅通无阻了。

  地缘协会在管理、服务来穗人员的同时,还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我们外地人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当地政府确实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并不是外人,大源村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家乡。”“信宜村”联络员李良辉如是说。

   ●番禺区 流动人员信息全在“云端”上

  扫扫码,出租屋情况全知道。番禺区的出租屋墙上设有二维码,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出租屋内流动人口的照片、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就清楚出现在屏幕上。工作人员还可利用手机巡查,迅速完成流动人员信息采集,一条条人口信息不断在云端生成,最终流向番禺区电子公务云计算中心,形成“大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构建了平安有序的出租屋管理。

  目前番禺区来穗人员信息系统已服务来穗人员2021万人次,实施房屋租赁管理296万次,记录管理服务业务记录8047万次。数据显示,2015年,番禺区通过来穗人员信息比对,共发布在逃嫌疑人预警351人,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241人。

  番禺外来人员有120多万人,数量居广州各区之首。2012年,番禺区对出租屋进行摸底建档,按消防、治安、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诚信度等综合指标,将出租屋纳入安全星级管理,分为“星级类”、“监管类”和“重点监管类”。目前,番禺区90多万套出租屋中,95.6%分别获评一、二、三星级。

  番禺区还率先实施民生积分制。诚实守信、获评星级的出租屋出租人和承租人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兑换入学、就医、就业等23项无偿或优惠服务。列入监管类的出租屋主和承租人均不得积分,甚至扣减积分。目前,番禺已有8.6万名外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凭居住证,外来人员及其子女可享受优生筛查、生育补助、就业服务等,并获得相应兑现积分、定额补贴。

   ●越秀区 首次实行随迁子女积分入学

  今年4月,越秀区在公布中小学招生政策同时公布了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相关申报办法,这意味着作为教育强区的越秀区首次实行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非穗籍儿童享受越秀区义务教育又多了一条路。

  越秀区还提出将创新外国人服务管理。具体措施包括:组建越秀区外国人服务管理办公室,形成涉外管理工作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共建共享等工作机制;在外国人散居规模100人以上的街道,建立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站,街道派出所成立外管专业队。设立“越秀区外国人社会工作服务专项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涉外服务;在外国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力营造双语(多语)环境,制作自助查询终端、编印《外国人在穗指南》等。

  越秀区还推进居住证门禁系统建设,在居住规模达30人以上的出租屋楼宇推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人员进出动态管理。租住人员须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授权、凭卡进出,对接实现实时登记、动态管理。目前已安装普通电子门禁系统7843个,覆盖出租屋63168套;安装智能门禁系统110个,覆盖出租屋7221套。

   ●从化区 来穗人员有了自己人的“

  “河东南社区红荔新村占地0.024平方公里,共有815户,居住人口2852人。其中,出租屋124户(住宅71户、商铺53户),来穗人员105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3月,广州市从化区共有来穗人员约15.45万。如何服务好、管理好来穗人员是从化区社会治理工作的难点之一。红荔新村则成为提升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水平的“试验场”。

  今年5月,从化区首个来穗人员之家在江埔街河东南社区建成并对外开放。108平方米的场地,设有服务站、消防体验馆和综合服务室三个功能区。既受理来穗人员信息登记采集、居住登记采集、租赁登记备案等业务,也提供消防培训及体验、图书阅览、孩子课业辅导等多项服务。目的是为了帮助来穗人员尽快融入社区,变“外来人”为“自家人”。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来穗人员提供的各种特色服务受到了社区大众的欢迎。比如“来穗人员子弟学堂”,及时推出“托管服务”,由江埔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在周末及假期,为来穗人员的孩子提供课业辅导、电脑培训,为来穗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有2500多本各类书籍的图书室,也为来穗人员家庭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不止如此,在就业创业、法律维权等方面遇到问题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到这来“唠嗑”、咨询。

   ●黄埔区 利用各种资源关爱来穗人员

  说到黄埔区对来穗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就不能不说鱼珠街。

  鱼珠街辖内企业众多,加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治安良好,吸引了大量来穗人员来此工作和居住。近年来,鱼珠街把来穗人员管理工作列为街道工作重点,首先加强整合管理人员,原来街道的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中心只有18名外勤人员,现将来穗人员、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外勤人员全部入网格,使参与该项工作的外勤人员增加至93人。街道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与各单位联动,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整治。

  为了推动来穗人员融合,街道还利用鱼珠街异地务工人员之家的资源,为来穗人员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归属感。2015年,鱼珠街异地务工人员之家被广州市社工委评为广州市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示范点,这也是黄埔区唯一一个示范点。此外,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资源也被利用起来,通过儿童手工艺活动、亲子活动、性侵害防护教育、培训、就业帮助、免费义诊、免费电影等系列活动,让来穗人员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2016年3月,鱼珠街道办事处为3名因火灾烧伤严重的湖南籍来穗人员筹得善款20万余元,及时地减轻了他们家庭的负担。同时,鱼珠街正积极筹建爱心基金,尽可能为更多有需要的来穗人员提供帮助,让他们在困难中获得支持,获得更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服务来穗人员 番禺“金雁” 一年活动572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对来穗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除了依靠政府机构和来穗人员民间组织,还会依靠一支重要的力量——社会第三方力量。“金雁”就是番禺一个围绕来穗人员的颇有名气的社会品牌。通过“团籍双管理”办法,番禺区建立了16个来穗人员“金雁团总支”和494家两新团组织。

  2015年,金雁团总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72次,参加活动的来穗人员团员超过6000人次。并建立了多个金雁群众组织。以社会集资和“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金雁青少年之家已有10家,带动来穗人员青少年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据统计,机构开展课业辅导、家庭探访、兴趣活动、亲子讲堂、安全教育课堂和夏令营等活动2353次,共计服务43802人次,志愿者参与6721人次。

  以番禺区桥南街番奥社区为例,该社区创建了“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示范社区”,建设来穗人员青少年宫,成立番奥社区志愿者联合会来穗人员分队,创建来穗人员艺术歌舞团,深化来穗人员党建工作和金雁团支部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党组织生活和来穗人员教育培训、活动等。番禺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莹莹称,桥南街番奥社区的这一创建项目,开创了“小社区大融合”治理新格局。

  为促进来穗人员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番奥社区还积极推进来穗青少年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开设了来穗人员青少年宫。该青少年宫根据来穗人员子女成长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桥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统筹社会资源,组建了小童军组织,开展“你要知多D”参观活动、军体式训练、“乐活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