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阳镇干部“走亲戚”为村民解忧

27.04.2015  11:54

  【开栏语】为进一步改进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市委决定全面推行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本报今起推出“服务群众零距离”——改进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系列报道,聚焦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刘晓娟 特约记者  钟兴明 通讯员  李  坚  曾秋妤

  “前段时间没水喝,向驻点干部反映之后,他们很快打了井!现在家里饮用水问题已经解决了。”4月21日,记者跟随梅江区西阳镇驻点直坑村的干部团队走访村民,在凹背片,村民黎概彬连赞驻点团队办事“见效快”。

  今年2月初,西阳镇全面铺开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借助老党员、老退休干部、老“叔公头”等“三老人员”的配合支持,西阳镇干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倚重“三老”打开局面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直坑村,钟氏公祠修葺一新。76岁的村民钟展祥向记者介绍:“现在这里是我们村的文化俱乐部,有音乐室、棋牌室、图书室……”钟展祥是老党员,也是辅助驻点团队开展直联工作的“大功臣”。

  直坑村驻点干部、西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的宗祠破旧不堪,村里提出将其改造成文化俱乐部,而这一好事却引起了一些纠纷。原来,宗祠里每一间房的产权都有不同归属,虽然大部分人都很支持改造,但也有人不同意。该负责人说:“幸得展叔帮忙做工作劝说大家,他德高望重,村民比较信服。最后大家都愿意维持产权不变,把使用权转让给村委,这才建起了文化俱乐部。”一旁的钟展祥连连摆手:“修缮宗祠是整个村的大事,我是动动嘴,真正做事的还是镇村干部。”

  “做基层工作,很多时候都要靠与群众的感情。”驻点团队中的一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镇干部实心实意为群众办事,但有时因为讲话不接地气、人不熟,群众可能不够信任,讲的都是客套话。老党员、老干部带我们上门走访,为我们打开了局面,群众敢讲出心里话,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所需所想。”

   进村入户排忧解难

  直坑村老支书黎勤耕指着农田边的水井告诉记者,因天旱和清凉山水库蓄水,自来水水压变低,地势较高的凹背片就成了“缺水村”,60多户人家都要靠送水车才能喝上水。

  据介绍,一开始,村干部找了新的水源,筑起陂头把水引到村里,但检测发现水质不合格,不能喝。驻点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凹背片情况后,立即筹措资金组织人手挖了3口水井、建了15个水塔,再送水到各家各户。到3月份,村民们已经喝上了安全的井水。正因如此,村民黎概彬赞扬驻点团队办事“见效快”。

  驻点团队经常到村里走家串户拉家常,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这样亲戚般的走动让村民们觉得很舒心。“现在最盼望解决的就是龙颈陂,没水灌溉影响很大。另外,我们凹背片还缺乏健身场所。”跟驻点团队拉完家常,黎概彬“毫不客气”地提出两个意见。

  记者了解到,龙颈陂是直坑村农田灌溉的主要圳道,因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加上天旱及上游水库蓄水等原因曾一度干涸。“这是好几个村都集中反映的问题,镇上已经争取向市里争取立项新修圳道,由于涉及大笔资金,花的时间比较长。”驻点团队告诉黎概彬,梅江区政府已经与清凉山水库协调放水,镇上也会先组织工人疏淤补漏,尽量缓解大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