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外出办讲座粉丝追随做义工

13.06.2014  21:53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夏  杨 实习生 杨依依  通讯员 金小洣

  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礼堂内,每隔一周的周三,乳腺癌康复者就会自发组织一次聚会。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郭智涛,大家都习惯地称他“我们的医生”。这个群体成员多达上千人,她们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粉红丝带健康俱乐部”。
  “我们以前是医患关系,现在是朋友关系”!这些乳腺癌康复者常自豪地这么说。
  1、曾经是患者,现在成“粉丝
  粉红丝带健康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有9年历史,目前登记的会员多达1000多人,其中注册会员有400人。常来参加聚会的,每次至少有60多人。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有时,医生也为举办关于乳腺方面的知识讲座。会长王穗林说,有讲座时,礼堂里常常坐不下!”
  60岁的罗女士是最早加入俱乐部的会员,2003年,她因乳腺癌在省中医院做了手术。当时郭智涛还在那里工作。后来罗女士随着郭医生的调动一起来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继续治疗。
  手术后,罗女士已平安度过了第11个年头,现在生活得健康又知足。
  “郭医生就是我的坚强后盾。”就连女儿身体不舒服,她也会想到郭医生。有一年女儿因怀孕得了血栓,她第一时间向郭医生咨询。还有个朋友在美国确诊得了乳腺癌,她劝朋友给郭医生打电话,在越洋电话中确定了治疗方法。
  罗女士接受采访时,把郭医生称作“我们的医生”。对于这一点,罗女士笑道:“我们以前是医患关系,现在是朋友关系!

  2、康复者自发做义工
  人的心里都有杆秤,对医生的耐心和爱心,患者心里都有数,感激之情也会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郭智涛经常外出讲课,传播女性乳房保健方面的知识,俱乐部的会员就会自发跟过去。听讲座是说辞,她们其实是去做义工,帮忙布置会场,向患者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等。
  “郭医生并不把我们当病人,而是朋友,有时外出讲课,也会邀请我们旁听。”罗女士说,他希望我们开开眼界,了解最新的保健知识。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医生出诊时,诊室门口常会多摆放一张桌子,这是俱乐部会员表达感激之情的另一种方式。会员们时常自发来到门诊,与新病友进行交流,传递健康观念,消除患者顾虑。
  罗女士说,得了这种病,思想负担往往很重,康复者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比医生的引导效果还好。“医患间有误会发生不愉快时,我们就充当志愿者进行调解!

  3、“医患关系好是最大成就
  俱乐部的艺术指导刘老师原本不是郭智涛的患者,接触后也把他当成了健康顾问,家人有健康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郭医生。“一个医生的医术是其次,最关键的是有‘医德’,重视患者的医生就会得到信赖和尊重。
  会长王穗林也认为,好医生的重要标准就是心里有患者,尊重患者!她说,她之前生病在其他医院做手术,医生的医术是不错,但由于病人太多,医生怕出事往往不愿意多讲话,对患者的咨询总是爱理不理。
  “这一点郭医生很值得敬重。”王穗林说,郭医生为人随和,只要他有空,对患者的任何疑问都会认真而耐心地回答,让患者倍感温暖。“哪怕在路上碰到他咨询病情,就算不是乳腺方面的,他都会热心讲解。
  王穗林说,郭医生的病人很多都比他的年纪大,在病人面前,郭医生从不摆专家架子,开口就说“你们是我的姐姐”!
  为何郭医生如此重视和患者的关系?郭智涛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最近有个调查,问医生最在意的是什么,大部分的医生都表示最在意医患关系。“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医患关系好是我最大的成就!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6/12/content_46679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