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点执业真的“抽不开身”?
多点执业面临的多种障碍表明,要想推行多点执业,并最终完成医疗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必须出台配套措施,解决医疗体制结构性问题。
多点执业“松绑”,医生却说忙不过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从今年3月开始,广东医生多点执业流程简化,医生只需跟医院“打个招呼”,即可多点执业。新政出台,东莞何时“松绑”?东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意见,将尽快实施。不过,有医生坦言,现在多是超负荷工作,根本无法抽身。
多点执业试点遭受冷遇,所谓叫好不叫座,一种原因据称是“大医院医生忙不过来”。真的“忙不过来”、“抽不开身”?以目前大型公立医院的现状观之,“医生很忙”的确不假。乍一看,这种现实与推行多点执业的政策初衷形成了悖论:推行医生多点执业,正是想让专家分散,以此缓解大医院的医生压力,患者也无需扎堆去大医院挂专家号,然而,医生却说无法脱身。这似乎是表明,要解决问题的主角在重复问题本身而拒绝改变。
在笔者看来,多点执业“忙不过来”、“抽不开身”是似是而非的说法,本质上反映的是,医疗体制结构性问题未变的背景下,单兵突进推动有限度的医疗资源自由流动面临尴尬。也就是说,只要配套出台相关措施,扭转医疗资源配置惯性,“忙不过来”根本就不算问题。
目前,医生多点执业“抽不开身”,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至少有三个:
其一,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下,医生主要还是“单位人”,而非“自由职业者”,其不仅惧怕因多点执业遭原单位“穿小鞋”,而且,其职称评审晋升还要无形地仰医院鼻息,国家五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中只是宽泛规定,“不因医师多点执业而影响其职称晋升”,但怎样保障晋升不受影响,并无具体规定。
其二,目前医疗资源扭曲配置的巨大惯性,形成了医生与医院同生共荣的关系,不敢“抽身”背后也有很大“不愿抽身”的因素。大量患者涌入大型公立医院,当然对其形成压力,但同时也成为大医院进一步壮大自身的“理由”,成为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其倾斜的“合理”根据,而医生要由普通医生成长为专家、名医,就需要大量的临床诊治实践机会,所以更乐于在大医院工作。甚至一定程度上讲,目前医疗资源配置背景下,正是公立大型知名医院才更能成就名医、专家,因此,后者很多人并不愿意“开罪”甚至离开大医院,这也是目前不少医生通过私人关系“走穴”,而不愿阳光化申请多点执业的原因。
其三,宣称多点执业“忙不过来”,其实也有外部吸引力不足的因素。如果原单位阻力不是特别大,而外部又有远高于目前收入的报酬,特别是通过多点执业时大幅提高诊金,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想必利益驱动下,没有几个人还会一味强调自己“太忙”。在报酬这方面,一些民营医院大概问题不大,也是目前医生多点执业的首选,但是低一级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如何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是一个问题。
多点执业面临的多种障碍表明,要想推行多点执业,并最终完成医疗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必须出台配套措施,解决医疗体制结构性问题。应该推行医生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和晋升机制,建立医生诊疗技术获得合理报酬机制,在利益引导之下,名医资源合理流动,大医院的就诊压力随之缓解,同时诊金真正提高之后,一些本不需要挂专家号的患者才有可能被分流,名医接诊压力随之缓解,所谓“忙不过来”、“抽不开身”等说法才会最终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