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工作室破冰之举值得期待

24.04.2015  10:55

  ■罗志华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著名胃肠外科专家林锋教授的“林锋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正式落户某民营高端体检机构。作为广东松绑“多点执业”后的新探索,广东首批医生工作室的出现,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医生工作室在国外很常见,在国内却是新生事物,是医生多点执业新规实行后,自然产生的一种就诊模式。业界之所以对此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它具有跨出第一步的破冰意义,也承载着医生增加收入、患者就诊方便等多重厚望。

  从医疗资源的分配看,医生工作室有利于化解人才配备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将技术资源效率最大化,一直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医疗系统存在“一个专家带活一个团队”的特点,医生工作室可让医学专家成为“技术种子”,向中小医疗机构播撒,实现“技术裂变”,使过于集中的技术中坚力量得以“四处开花”,带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向上攀升。

  以患者的角度看,医生工作室为患者提供某个特定专业的诊疗服务,实行全过程的“包干”,使诊疗更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也更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与医院看病相比,到工作室看病的患者,可少走弯路,也不会像在医院就诊那样,完成一次诊疗或住院后,医生患者两相忘。

  但从现实的处境看,相关的规则还有待完善。作为多点执业的全新尝试,医生工作室势必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工作室与挂靠的民营医疗机构是个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责任怎么分担,“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如何确保,能否让工作室成为一个不依赖于谁的单独个体等,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制度和规则上的空白,也难免出现管理和技术上的风险。

  医生工作室最后的结局如何,现在还难预料。但不管怎么样,跨出第一步,就是质的飞跃,就能算成功,化解今后可能遇到的难题,不过是量的改变与优化而已,只要果断迈出第一步、谨慎走好每一步,总能走出一条破解看病难的途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