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提醒:补充维生素首选科学喂养

26.03.2017  19:15

  如今,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都意识到了维生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保健品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维生素补给品更是成为了一些家长眼中给小孩的补品。对此,市博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高建慧提醒,过量补充与缺乏维生素同样有风险,儿童补充维生素应首选科学饮食。
  ■补充维生素:过多或过少同样有危害适度最重要
  据高建慧介绍,维生素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大致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 族和C)。而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片等保健品中所涵盖的营养物质。不过高医生明确指出,在补充这些常见维生素时,必须搞清楚其药理以及补充过度的危害。
  维生素A 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的视力,对眼睛保护很重要;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病菌的抗御能力。主要食物来源为动物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胡萝卜、绿叶蔬菜等。
  然而,如果维生素A以药物形式补充过多,进入机体后不容易排除,会出现厌食、头发稀少、皮肤瘙痒等,婴儿急性中毒表现前囟饱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对骨骼、牙齿、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极为重要,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愈合,并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主要食物来源为水果如柠檬、橙子、绿色蔬菜、番茄、辣椒等。但是,滥用维生素C会削弱人体免疫力和人体肠功能失调、泌尿系统结石等。
  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钙磷代谢,有助于孩子骨骼和牙齿的发育。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奶类、卵黄等。摄取过多会引起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厌食、呕吐、腹泻等表现。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增强免疫能力。主要食物来源为各种植物油,谷物的胚芽、许多绿色植物、肉、蛋等。但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维生素E,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腹泻、恶心、头晕等症状。
  维生素K与凝血作用有关,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许多凝血因子的合成与维生素K有关。主要食物来源为绿色植物尤其是椰子菜花、椰菜、西兰花、菠菜等,动物肝、蛋黄等。但是,大剂量维生素K可导致新生宝宝发生溶血、黄疸、肝功能损害等。
  ■建议:科学喂养基本能满足儿童维生素摄入需求
  “科学喂养、均衡饮食是医学界最推崇的维生素补充方式,一般不需额外补充。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只要做到这点,维生素A、C、E、K均可从食物中获得满足他们机体的需要,不需要额外补充。”高建慧表示,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品市场的发达,不少家长都喜欢购买一些进口保健品作为子女日常饮食以外的补充。不过她提醒,由于一些进口保健品的补充剂量主要针对欧美国家地区人口饮食、生活特色而制定。国人随便服用这些保健品未必适合自身营养需求,而且容易造成补充过量。
  此外,个别维生素的摄入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譬如,一般维生素D从食物中只能获取少部分,主要来源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需要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所以,如果长期不能晒太阳或高危儿人群(如早产儿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度补充。高建慧特别提醒,市面上鱼肝油丸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和D,一些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不要盲目自购鱼肝油给婴幼儿,以免造成维生素A过量摄入。

编辑: 朱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