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人被判赔”谣言为何热传

02.07.2014  00:13
近日,一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被大量转发,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李芊,在火车上帮一位孕妇接生,但却因此惹上纠纷,被家属告到了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后以非法行医被判赔家属近1.5万元。

原标题:“医生救人被判赔”谣言为何热传

  谣言背离事实,症结却在现实。这样的谣言仍有人愿意相信,足以说明当前医患矛盾已经陷得很深了。

  近日,一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被大量转发,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李芊,在火车上帮一位孕妇接生,但却因此惹上纠纷,被家属告到了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后以非法行医被判赔家属近1.5万元。

  上述消息的发布者自称也是名医生,其在网帖中称,2014年1月21日,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妇产科执业医师李芊乘坐上海到北京的火车,刚上车就听到列车广播有一位孕妇临产,需要妇科医生帮助。李芊帮助孕妇产下胎儿后,还陪孕妇和胎儿去了南京某区级医院。胎儿送入监护室后,被诊断为羊水吸入性肺炎,前后住院治疗了40多天。孕妇家属不仅没有感谢李芊,还将其告上了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据该消息说,此后,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认定李芊非法行医,导致胎儿吸入性肺炎,需要赔偿新生儿住院费用和家属误工费用共计14361.59元。李芊不服,上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该法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消息发布者还写道:“以后在飞机和火车上不要呼叫医生了,这是诱导犯罪。

  因为内容涉及医患矛盾、社会道德等社会热点,该帖在网络论坛和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不过,随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声明称,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及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从未受理过被告“李芊”,或任何医生在列车上因救人而引发的诉讼。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经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没有叫李芊的医生。

  虽然这一起“非法行医事件”最终被证实子虚乌有,但足以令人陷入深思。事实上,要识破这一谣言并不难。只需检索新闻媒体有无相关报道,就可以知道真假。然而,很多网友,包括医生群体在内,大家都忽视了验证消息真假的环节,而是不假思索地选择相信谣言。

  而这一事件从发生到被辟谣的过程中,也引起了不少医生的讨论。有的医生感慨,自己看到这一消息后很愤慨,于是也转发到了微博上。但此后越想越不对劲,便反复在卫计委网站上查询,发现并没有“李芊”医生的执业信息,便赶紧把之前的微博删了。

  这样的谣言仍有人愿意相信,足以说明一点,当前医患矛盾已经陷得很深了。事实上,只要一涉及到医患话题,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应,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一次医患纠纷,公众对此并不陌生。而本应是生命港湾的医院,近年来却成为了暴力行为的频发之地,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逐年增加,医护人员人人自危。“李芊”非法行医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只不过,公众这次选择支持医生。

  如此不正常的医患关系,已经令医生和患者之间缺少了最基本的信任。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很多医生表示,医患关系恶化和频发的暴力事件让大家心理负担很重,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对一些年龄大、手术风险大的患者有时更愿意推荐保守治疗。而被病人骂、威胁,甚至是杀害,则深深伤了不少医生的心。

  医患之结,到底应该如何解?除了寄希望于医改给力外,还需要医患双方更加理性,互相理解。患者应该明白,医疗资源紧张,看病难、看病贵并非是医生的错,不能将怨气撒到医生群体身上。据统计,2006-2011年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增长了17.5%,同期诊疗人次数却增长了62.7%,入院人数增长了93.5%。很多患者抱怨“挂号两天,诊疗两分钟”,其实面对激增的工作量,医护人员留给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非常有限。医生的压力因此也很大,不时有医生“过劳死”的报道出炉。

  而医生也要理解患者的心情,恪守医德,在态度和语言上尽量柔和一点。特别是对待一些钱花掉了、病没看好的患者,更应该多做好解释工作,将矛盾和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如果任由矛盾长久地积累和隐藏,一旦爆发,则很有可能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