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白皮书发布 广东微整形消耗全国1/8玻尿酸
2017年预计将有1400万中国人通过医美变美,较2016年同比增长高达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中国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上周,医美APP新氧发布《新氧2017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出国内医美市场惊人的能量。从360手机助手上可以看到,医美类APP数目剧增,目前已经高达数百款。同时,各类医美类APP的下载量也相当可观,如其中的新氧美容下载量高达757万、更美APP也有389万。无疑,颜值经济驱动力强劲,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
“90后”消费成行业驱动力,中年人后劲足
《新氧2017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线上抽样了20万新氧用户采集调查问卷,调取了新氧后台30万份订单信息,横跨3年时间维度对比分析。
白皮书指出,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7%的速度,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加入医美消费者的行列,成为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源动力。预计2017年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中,有53位在25岁以下,即为“90后”。
横向从全球变美趋势来看,中国用户常常从20岁开始整形,而欧美用户主要是在30岁以上开始整形,中国用户的平均年龄要早于欧美10岁。年龄的不同也导致了需求的不同,中国消费者的主要追求变美,变美的基本认知是五官立体、白瘦;而欧美消费者的主要追求是抗衰,抗衰的基本认知是丰乳肥臀、去皱。
不过记者在广州多家医院整形美容科采访了解到,门诊前来的中年人也不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激光美容科主任廖农向记者表示,“我们门诊来访者40岁以上为主,也有60多岁老年人”,不要小瞧中年人的求美意识和需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整形美容科主任胡葵葵也谈到,中老年人诉求是抗衰老,希望看起来更年轻化,他们对新媒体使用并不如年轻人熟练,或许这可解释,为何上述2017白皮书显示年轻人为消费主力,而在门诊中年人更多见之现象差异。
微整形依然是“毁容”重灾区
白皮书显示,近些年,医美项目的普及趋势是“从外向内,从上到下”,即从双眼皮、文眉、皮肤、隆鼻到填充、私密、牙齿,以及从面部到胸腿肩腰臀的过渡。
“总体来看,新氧平台上订单量最多的是微整形,即非手术类的整形,占比达到70%。其实微整市场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新的流行项目,比如水光针、热玛吉和热拉提等,而且更新迭代比较快。微整形在未来几年的比例还会迅速地上升。”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解读白皮书时表示。
另外,中国地域广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也滋生了不一样的消费特征。比如北京人最爱写整形日记和赴韩整形,新氧上1/4的投诉电话来自于上海,广东消耗了全国1/8的玻尿酸。
“我们接触的求美者使用玻尿酸的频率确实很高”,廖农告诉记者,相比手术整形,打一针的微整形更为消费者所接受,但越是有市场,越看起来简单操作,越暗含了风险。
根据媒体报道,东莞仅有43家正规医美机构,而美容院数据超过6000家,其中95%在打医美广告,做微整形,此外,还有无数微整工作室,难以统计。这一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特超大城市北京的正规医美机构也仅有260余家。据白皮书揭示,90%毁容源自“三非”,即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CFDA认证产品。
廖农和胡葵葵均向记者表示,门诊总能遇到在“三非”机构做坏脸的求助者,基本都是没有资质人操作所致。白皮书分析,最主要是的医生资源有限,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同时医美牌照审核严格、药品器材昂贵。这些为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几天上岗的“黑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竞争白热化,将有一批医美APP死在沙滩上
在过去四年中,医美APP年均交易增速超过200%。新氧科技创始人兼CEO金星表示,医美APP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助力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百度仍然是很多消费者获取医美信息的第一大流量入口,但是所有的医美APP的流量数据已与搜索引擎上的流量数据基本上相当。“也许很短的时间,医美APP会超过搜索引擎,成为巨大的医美流量入口。”
而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美经济同样强势进入了移动端。从360手机助手上可以看到,医美类APP数目剧增,目前已经高达数百款。
去年,多家医美APP受资金追捧。去年3月,医美O2O平台“新氧”宣布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C轮融资,顺利成为了继丁香园、挂号网等之后,腾讯布局移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又一员大将;当月,医美平台“美黛拉”在向媒体透露公司已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同时,也表明了资金的用途——主要投入在电商板块的建设当中。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医美APP的增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将有一批被淘汰,同时,越来越多的APP开始深挖用户需求,走“不寻常”道路——增加药品、器械、护肤品等周边产品、寻求与分期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跨界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