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体现改革诚意 医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4.03.2017  17:37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范戴芫认为,即将在下个月实施的北京医改预示着存续多年的“以药养医”模式将逐渐成为历史,有利于发挥医护人员积极性,有利于缓解“看病难”,有利于医疗行业健康发展,但要从根本上缓解“看病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医改方案22日正式发布。根据《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4月8日起,北京市行政区域内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并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重点提高床位、护理、注射、中医、手术等项目价格,降低CT、核磁等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3月22日新华社)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核心的特征在于,改变了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医改实施后,公立医院的运营资金来源将由原来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财政补助三大部分减少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部分。参加改革的医疗机构将全部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与此同时,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费用上调,这预示着存续多年的“以药养医”模式将逐渐成为历史。

  过去,国家允许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加价15%左右,加成利润留给医院。与此相对,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却比较低,这种“重物轻人”直观地体现在了数据上。以北京市为例,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收入中,检查、化验和卫生材料收入占到66%,而诊查、手术、治疗、护理等与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收入仅占34%。

  扭曲的价格体系催生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看病难”、“看病贵”。不少人都有“看病环节多、过程长,各种重复检查,小病也吃‘大处方’”的经历。

  好的制度使人向善,同样,不合理的制度也可能“让好人变成坏人”。医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并且“人命关天”,责任重、压力大。这种典型的“复杂劳动”,理应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报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职业,医护人员追求合理的报酬也理所应当。在这种情况下,药品器械贵、专业服务价格低的分配机制很容易催生“逆向选择”,使得行业、患者都受损。

  即将在下个月实施的北京医改方案更多地体现出对知识和劳动的重视,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这次医改,医保报销方案与之无缝对接,也体现出了改革的诚意和决心。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指望医改方案一次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所有问题。医疗服务有很强的公共品属性,很难完全依靠市场来提供。我国医疗投入占GDP比重较低,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较靠后,从这个角度讲,缓解看病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医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文章: 推进医改需要 联动大招

 

编辑: 林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