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关于中医养生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

23.10.2016  04:10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古语云: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翻阅典籍

各类中药名字跃然字里行间;

打开电视

"八段锦"、"五禽戏"仍在演练;

走进学校

教师常讲"杏林"、"悬壶"的由来;

走遍名山大川

处处可见"太极"的踪影;

走近中医, 走进神奇。

中医,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如今,许多地方设有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 保健 项目,中医保健意识深入人心。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做这些保健项目,每个人的体质症状不一样,有人适宜也有些人不适宜做。

专家建议, 中医特色保健项目需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才能确保疗效与安全。

6种病最适合看中医

中医和西医可谓各有所长,如果盲目地只认准一种疗法,就有可能耽误病情。但在一些常见 疾病 中,有几种更适合看中医,下次别再乱投医了。

1、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停药后容易反复。

中医认为, 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 ,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 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疾病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 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 ,效果很好。

3、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 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 ,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4、 呼吸系统疾病

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 用中药辨证治疗 ,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 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5、 复杂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 辨证选方 ,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 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

看中医前有6个“不要”

不要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勿吃易染舌苔的食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医生,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勿用旧处方或他人处方

中医在诊病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体质差异,患病的原因、时间、地点、表现不同,药都会不同。除非医生允许,请不要沿用以前的处方,或他人处方。

老中医告诉你,冬季如何 养生

宜适当锻炼,少大汗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 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 。大汗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防寒保暖有重点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易刺激血压升高,导致中风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 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

宜调养精神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 冬季养神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宜通风换气

冬季天冷, 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影响 健康 。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应 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提神醒脑

宜饮茶喝粥

营养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 晨起喝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 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不要喝浓茶。

宜适时进补

我国多地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可见饮 食疗 法非常重要。 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 ,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

走向世界的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目前,中医药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屠呦呦和青蒿素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让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中医药。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中医在里约奥运会"躺红"

当菲尔普斯带着一身拔火罐留下的红圈亮相时,大伙儿惊呆了。

事实上,除了拔火罐,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已经成为全球体育界运动康复的重要手段。此次普尔普斯在里约裸身代言“拔火罐”,新一轮中医热扑面而来。

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曹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