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调委评估员难招新 被认为工作充满“恐怖”

12.06.2014  05:53

  为避免医疗纠纷解决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性事件,去年7月6日起,市医调委将调解工作划分为医疗责任评估和调解两个岗位,率先建立 “医疗责任评估与调解分开”的模式。目前该模式运行近一年时间,据医调委常务副主任刘方表示,在下一步工作开展中,评估员年龄偏大面临退休、数量紧缺等都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难题。

   评估人员存较大缺口

  在“调解评估分开”工作模式实行近一年后,专业评估人员作为重要角色,面临一个巨大的人员缺口。刘方介绍,目前,医调委10位评估员都为60岁左右、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大夫。按照全天制工作,平均每人每月要完成25个左右的案例评估。按现有工作强度分析,这一团队需求人数几乎是目前人数的一倍。

  “评估员接手案例后,要先看病历,写病例摘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判断,咨询专家,写专家意见。在每天早上八点合议会中进行汇报,由大家讨论评价。如果病人死亡,或赔付金额在2万块钱以上,评估员还要参加每个星期三的大合议会。一个月下来,每人平均要完成25个案子,手里还压着二三十个,不断地滚动。对于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大夫来说,压力很大。

  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招募评估人员的工作还面临着不少人对这份职业充满“恐怖”、“复杂”的心理忧虑。“我们动员了很多医生,都不愿意退休来做这个工作,难、危险、恐怖、复杂,不愿意碰。”对此,刘方表示理解。然而随着这些评估员真正回家养老时间的迫近,人员招募也成为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调解成功率超过八成

  刘方介绍,2011年5月北京市医调委正式成立,工作覆盖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约6000余家。成立三年来,共受理案件5497件,立案5294件,调解成功率82.46%,协议履行率达100%。

  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结案的4929例纠纷中,出自三级医院达到56.08%;二级医院占39.42%;一级医疗机构占2.88%。同时,在三年来受理的5000余件医疗纠纷中,如按受理的科室划分,那么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神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排在纠纷最多的前八位。

   医患双方达成协议数明显增多

  按照以往工作模式,一名调解员将负责整个纠纷,从接待患者、院方到找专家评估、上合议会。但由于个人专业限制,很难做到科学严谨。从去年起,实行调解评估分开后,调解员负责将材料收集齐,转交给评估组。由评估组进行合议,形成调解建议、计算赔偿金额,并外请专家再次合议,最终形成调解建议。最大程度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

  刘方表示,医调委去年受理纠纷1864件,比前两年明显增加。一些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诊所的纠纷也“慕名”前来寻求调解。在医调委受理的医疗纠纷中,通过调解,患者及家属已获得实际赔偿2.4亿元。

  同时,通过评估调解分开模式,与此前比较,在同样认为医院有责的情况下,医患双方未签署协议的比重较前两年有了明显的降低。也就是说,医患双方在承担责任、达成协议方面的意识都有了提高。

   对话

   曾被病人打电话骂过

   对话人:穆苏红 医疗纠纷评估岗工作人员

  北青报:很多医生退休后选择去体检机构等比较轻松的岗位,当初是什么吸引您选择这份工作?

  穆苏红:确实,如果在体检机构,只上半天班,薪酬上也相差无几,很轻松。而我们往往需要半夜三更跑到远郊县的医院,安抚病人情绪。但我退休后觉得精力还行,再加上我们这些评估岗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既有临床经验,又在管理岗位工作过,所以在这个平台做这份工作比较适合,不然这些经验都浪费了太可惜。而且在辛苦的同时,也发现和病人、家属之间渐渐建立起了一份信任,这种成就感没做过这份工作的难以体会。

  北青报:在和病人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什么委屈?

  穆苏红:刚从事这份工作不久时,就被一个病人打电话骂过,最后无奈只能把电话放在旁边让他骂,真是受委屈。往往也有一些不讲道理、态度恶劣甚至精神不太正常的患者,有些人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当问题解决了,他们简单的一句谢谢,真的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感动。

  北青报:目前这份工作面临较大的人员缺口,年轻人也比较缺乏,您有何建议?

  穆苏红:我们中的一些人会渐渐真正退休回家养老,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之常情。我觉得,今后应该推动这份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包括职称晋升空间,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等都要完善。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