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望建第二妇儿医院 到2020年各区至少两综合医院

16.05.2017  09:10

  广州市妇儿中心患者总是很多。(资料照片)广报记者乔军伟摄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如何增加和优化妇儿医疗资源备受关注。近日,广州市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各区完成新建一所妇女儿童医院或改扩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任务,产科床位达到5700张、儿科床位达到6300张,并择地新建广州市第二妇女儿童医院。

目标:

2020年全市儿科床位6300张

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优化整合产科资源、统筹扩充儿科资源。到2018年,全市产科床位达到5500张;到2020年,各区完成新建一所妇女儿童医院或改扩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任务,全市产科床位达到5700张。到2018年,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年分娩量1000以上的助产机构设置儿科病房,全市儿科床位达到5500张;到2020年,全市儿科床位达到6300张。

行动计划》还包括了详细的妇儿医院建设计划,要求到2018年完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择地新建广州市第二妇女儿童医院,并将之建成高水平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所有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形成功能健全、技术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年分娩量1000以上的助产机构要设置儿科病房,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数未达到医院开放床位总数10%的,要增加儿科床位并达到10%以上。

提高待遇:

优先引进儿科医务人员

近年来,儿科医生短缺、儿科夜间急诊难寻等问题出现。为此,《行动计划》特别提出,要引导各级各类医院加大对儿科急救的投入和建设,发挥综合医院儿科急诊服务潜力,各区至少有2家综合医院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服务。

此外,要加强产科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待遇。到2018年,全市达到每千名活产儿8名产科医生,每千名常住儿童1.2名儿科医生;到2020年,全市达到每千名活产儿8.5名产科医生,每千名常住儿童1.3名儿科医生。

通过采取提高生活补助等措施,引导应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报读儿科和妇产科住院医师规培生。建立绿色通道,将儿科医生作为紧缺人才优先引进和招聘,并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奖金分配、进修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

充分考虑产科、儿科专科服务的特殊性,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过程中,合理调整产科、儿科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更好地体现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待遇,保证产科、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

文/广报记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