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医院死亡率指标:医疗管理应科学化

01.08.2014  13:30
近日,一则新闻引爆医疗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服务质量”章节规定,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0.8%,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1.4‰;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4.0‰;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0.28‰。

原标题: 媒体评医院死亡率指标:医疗管理应科学化

  近日,一则新闻引爆医疗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服务质量”章节规定,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0.8%,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1.4‰;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4.0‰;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0.28‰。生老病死竟可以人为控制?大医院是不是就此别收危重病人了?对此,卫生计生委出面澄清:“死亡率”不过是引导性指标,而非强制性指标,主要用于加强医生执业的质量与安全。

  一个引导性指标,引起医生与主管部门间的较大误解,令人出乎意料;不过细细想来,双方的误解与隔阂,倒也不是“一日之寒”。近年来,繁重医疗工作中,用以量化、考核操作的“指标”越来越多,如:药费涨幅每年不得高于多少、住院天数必须控制在多少、甚至规定单病种诊治费用多少……应当说,精确的指标确实令医疗服务质量有了硬性标准,让医务工作者更“有据可循”。然而,形形色色指标中,亦不乏不切实际、欠操作性的指标。如“病人看病候诊,不得超过15分钟”便曾被指摘——医疗资源“僧多粥少”,在不能推诿病人的前提下,医疗机构无法控制候诊时间;更有甚者,某地规定“社区内重度精神病人发现率不得低于2%”,严重违背科学规律,一时沦为笑话。

  医疗环境错综复杂,管理也应科学化、精细化。如一味分解指标,将医务工作者推到风口浪尖,后果可想而知:医务工作者积极性被挫伤,久而久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结就此形成。这样看来,此番国家卫生计生委推出“死亡率”指标,引起“连锁反应”的质疑与反弹,也就不难理解了。(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