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东莞该如何拆解外贸增速放缓时局?

27.11.2015  13:07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东莞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战略。图为9月14日石龙至中亚班列开出。(记者 记者  郑琳东  程永强 图)

■物流港口行业在香港的成本优势已经下降,这些行业可能会在珠三角地区得到充分发展。图为虎门港集装箱码头。

学者名片:李惠武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广东省委党校特聘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东 经济 学会副会长,广东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广东青年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决策咨询研究,在宏观经济运行、区域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和港澳经济等领域中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刚入秋,一个叫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协议让不少东莞企业忐忑不安。东莞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城市,每一项高标准自贸规则的出现,都能触动它的神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促进东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2008年 金融 危机之后,全球性经济增长疲软和世界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冲击很大。东莞外贸增速放缓,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弱,对外贸易的作用受到一些质疑,尤其是占全市贸易主导地位的加工贸易,社会上对其价值一直有争议。

对外依存度高是否一定是坏事?应该如何客观评价加工贸易?对外贸易应该往哪处提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加工贸易仍有优胜价值,转型升级的拐点已经出现。他还从十个方面提出了东莞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的建议。

作为主导《广东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思路研究总报告》的学者,李惠武说,市场多元化战略是东莞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长期重要战略,甚至是一条发展真理。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必须通过“一带一路”扩大新兴市场范围,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其中,办产业园区是双方比较稳定的合作方式。”

对于正在建设的广东自贸区,李惠武认为,东莞不必担心“虹吸效应”,而应该抱着“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心态,紧盯自贸区的制度设计,必要时“偷师”。

对于“同饮一江水”的莞港,李惠武认为,双方合作已经进入“高度融合,深度合作”时代,从传统制造业拓展到现代服务业,从单向引进资本与技术扩展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从“前店后厂”到“厂店合一”转变。

对于备受关注的台企转移现象,李惠武认为,这符合工业化的规律,既然挡不住,就应该打开城门,腾出空间,接住高端产业才是王道。

1  看加工贸易

对外依存度高不一定是坏事

加工贸易转型拐点已经到来

加工贸易仍有优胜价值,对外依存度高不一定是坏事。外贸出口现在乃至将来在东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东莞应该坚持对外开放。东莞转型,应该从“十个方面”来转。

东莞日报 :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各项指标普遍下降,加上近期如TPP协议的压力,外界对国内的外贸形势并不看好。东莞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外贸环境?

李惠武: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中国进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5%,进口同比下降15.7%。这种进出口同时下降的情况并不多见,也说明中国面临的外贸形势是复杂严峻的。

看广东的数据,今年1至10月,广东外贸进出口5.0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5.2%,同期全国下降8.1%。可以说,广东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形势有所好转,前十月的数据便稍好于全国。

而东莞的情况又优于全省。从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东莞全市进出口同比增长7.1%,增幅依然高于全国、全省。可以说,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东莞外贸仍然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非常不容易。

外贸形势不佳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性的。商务部最新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秋季)》指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相对较好,降幅低于全球贸易平均降幅,也低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外贸降幅。

这也说明,东莞明年的对外贸易将继续面临压力和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再加上贸易摩擦有所加剧,导致国际市场的需求会持续低迷,这一态势或会延续到2016年。

不过,在外贸的量上全球面临同样问题,但在质上可以进一步优化。东莞的对外贸易还存在高技术产品占比依然较低,加工贸易比重仍较大等短板,应该趁此阶段加快外贸结构的调整,集聚外贸竞争的新优势。

东莞日报: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解决了东莞的劳动力和城镇化发展问题,但是现在外界对加工贸易的作用产生了一些质疑,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东莞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李惠武:从历史角度来讲,东莞以加工贸易起家,然后经过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贡献的,这种模式也已经被全球认可。至今像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仍然坚持制造业立国,依然存在加工贸易。

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一般采用的指标有两个层次:一是量的层次,通过贸易的绝对数量来评价对外贸易的状况。包括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等指标;二是质的层次,通过贸易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来评价对外贸易状况,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加工贸易增值率等。从这些指标来看,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已经到了一个拐点。

进出口总额是最直观的标准。从数据来看,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滑外,东莞总额呈增长趋势。近年来,东莞外贸依存度逐年下降,并且速度还挺快的,从2007年的153.1%降到2012年的118.5%。

从质的指标来看,东莞对外贸易虽然规模较大,但质量与效益不高,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仍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质的指标暴露了加工贸易的缺点,即产业链较短,增值率低,对经济增长、国内技术和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弱。相对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与整个经济的关联度更高、融合程度更强。近年来,东莞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

因此,随着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加贸必须转型。经济结构转型有一个逻辑:加工贸易转型成功,就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成功。所以,我们不能就加贸谈加贸,而应该上升到东莞的对外开放这个高度,正如全会描述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和效益”来看问题。

东莞日报:东莞的对外依存度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比较高,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李惠武:对外依存度高不一定是坏事,要看具体情况。世界上也有发展很好但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新加坡、香港、澳门。深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比东莞高,2012年还高出了47个百分点,但这并不影响深圳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可见,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竞争实力的体现。就中国来讲,必须保持一个适度的对外依存度,因为这要考虑到优先满足国内市场。但从东莞来讲,完全有可能走上一条以外向带动为主的路子,因为东莞有突出的对外特点:外资企业占比较大,成本比较优势突出,工业资源丰富。

未来几年,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它们的刚性需求并不会减少,而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如果说东莞的出口企业目前依赖美国和欧洲市场,那么,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也会依赖东莞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因此,外贸出口现在乃至将来在东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东莞应该坚持对外开放。

东莞日报:也就是说,对外贸易不仅是东莞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基本特征,更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要坚持的重要战略。对提高东莞对外贸易效益,您有哪些建议?

李惠武:这个转型,应该从“十个方面”来转。

第一,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向“走出去、引进来”并重。随着本土企业以及东莞自身民资的积累,今天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条件,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第二,从以引进资金技术为主,转向品牌、研发与资金、技术为主。当年东莞缺的是资金和技术,但今天更迫切的是品牌和研发。不仅是贴牌,包括品牌并购,还要参与全球销售网络。

第三,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转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加工贸易并重。今天谈转型,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加工贸易,还有优势的继续走,转向高附加值。

第四,从引进一般的制造业,转向引进高端制造业,以先进服务业与一般制造业为主。东莞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将“服务业”嫁接到制造业上。

第五,从商品贸易转向以服务 投资 与商品贸易为主。原来东莞只是做商品贸易与投资,现在要引进服务业,更要学会输出。比如,东莞的会展业、酒店业,可以输出管理策划服务。

第六,从以港澳台等传统市场为主,转向“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与港澳台并重。

第七,从以经济领域开放为主,转向以多领域、全方位与经济开放为主。

第八,从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为主,转向制度创新与优惠政策并重。

第九,从以对外吸引投资者为主,转向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开放型经济是双向的,中央对开放经济也讲到,要用好境内外资源来协助自身发展。东莞前头有经济特区,后头有省会城市,这是先天优势。

第十,从“单枪匹马闯天下”,转向“纵横联合打天下”。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习惯自己跑到全世界去卖东西、签单,但现在兄弟省市对外开放水平慢慢起来了,我们可以考虑合作,这样竞争力和拓展力也会大大提升。

2

“一带一路”

抓住机遇形成第二波开放

“走出去”合办产业园

对东莞来讲,“一带一路”就是一个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好机会。如果紧紧抓住了,可能是东莞第二波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

东莞日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东莞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对于促进东莞乃至广东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惠武:“一带一路”是中央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一个战略部署。沿线国家有65个,总人口有44亿,占全世界的63%,总经济量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量达到1万亿美元,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对比发现,这65个国家以落后国家为主,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市场潜力大,二是资源多。这两个特点,正是东莞可以大有作为。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一共对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投资,总额达到1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东莞的效果也非常好,今年1-7月,东莞与越南、泰国等31个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值达到112.8亿美元,增长41.7%。而上半年东莞外贸出口总额增速为13.6%,海丝贸易增速远超东莞总出口增速28.1个百分点。

对东莞来讲,“一带一路”就是一个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好机会。如果紧紧抓住了,可能是东莞第二波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因为,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发展,还看到了改革和开放。因为,新一轮的改革,还需要再借一步力,这个力就是继续开放从而产生的倒逼机制。

东莞日报:沿线国家的机遇很多,就东莞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您认为哪些路径可以进一步打开合作的空间?

李惠武:如何推进,省里正在做相关的规划。第一是加大贸易,第二个是投资,第三是基础设施合作,第四是技术交流,第五是人文、 旅游 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走出去办产业园区?

据我了解,沿线的国家也有办产业园的需求,因为它们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沿线国家本身,真正发达的国家不算太多,多数都是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或中期阶段,它们非常希望在产业上能有一个外力推动。另外,它们的人口多,市场潜力大,资源也丰富。从比较优势来看,它们的制造业成本比我们会低一些。所以,考虑到资源、市场、成本和对方的需求,在沿线国家设一些产业园区,机会很大。

合作办产业园区,是双方一个比较稳定的合作方式。因为东莞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也经历过从分散发展到集聚发展的过程。

事实上,东莞也具备了产业园输出的条件。东莞本身很多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方式也很多,比如借助华侨、政府或各种机构,在当地办产业园区,可以多条路一起走。

东莞日报:具体有哪些重点合作国别和产业领域?

李惠武:东莞要去寻找具体的合作领域,可以先把目光聚焦在东南亚国家。这些地方华侨很多,东莞和他们有合作的基础。第二,在空间距离上也相对较近,我们对他们的文化、宗教、法律相对了解。

从产业角度来说,东莞首先要重点合作的是老本行制造业,电子、服装、鞋业和家具等优势行业,特别是东莞有实力、有条件、有自主知识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到东盟、南亚和北非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区域总部,拓展企业和产业发展空间,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除制造业之外,如基础设施这些领域,东莞也可以大胆地去探索合作空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莞制造积累了很多资本,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融资、信贷已经不难解决了。我们要善于去搭国家政策和平台的便车,积极去介入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对外工程承包。

第三,东莞可以积极去寻找一些资源性的开发项目。东莞是一个制造业的基地,需要很多资源,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和沿线一些国家开展一些资源性的项目,可以为“东莞制造”提供更为稳固的后盾。

第四,是教育和培训。东莞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我们应该把沿线国家的教育培训资源引进来,新加坡在这方面就有非常国际化的经验。

当然,除了经济之外,人文交流、旅游也可以共同提升软实力。机会很多,但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东莞应该紧紧抓住“ 海博会 ”的契机,我相信东莞会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