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十三五: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收入
收入达到中等偏上
本报记者 吴秋余
【图景】5年之后,你的腰包有多鼓?专家测算,按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算,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到3万元。一个三口之家,家庭年均收入在9万元左右,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解读】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初步测算,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确定的目标,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目前的近2.2万元增加到3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会明显降低恩格尔系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6.5%这个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和可能,按照这个速度,能够顺利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并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潘建成认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一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纲要草案提出,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潘建成认为,缩小收入差距,增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橄榄形”结构,会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整个社会的幸福感会增加。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最大难点在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潘建成说,而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也有难点,因此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鼓励不同地区进行试点,探索出更加切实有效、多方兼顾的改革方案。
【感言】湖北省英山县百丈河村支书王金初代表:收入翻番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尤其是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土地改革等措施将成为“老乡”们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地区扶贫攻坚,首要的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农民走得出去、农产品运得出去。
(本报记者 程远州整理)
就业
饭碗端得更加踏实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图景】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万人,越来越多人当上“小老板”、端起“新饭碗”,有活干、有钱挣,无数“草根”的创业梦想被激发,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就业目标体现了对就业的重视,这也是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介绍,未来五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在9亿人以上,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1500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达到1000万人,再加上自然减员产生的岗位,方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保持就业稳定。
“虽然增速放缓,但实现新增就业5000万人目标有条件、有信心。”郑东亮说,信心来自于三方面。
其一,经济平稳发展将为就业提供支撑。“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基数大了,增量不减,容纳的就业量也会保持在相当的水平。”郑东亮说。未来5年,随着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GDP增速保持在6.5%以上,相应的增量会容纳可观的就业量。
其二,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扩大就业。据测算,产业增加值同比每增长1个百分点,二产可以增加就业61万人,而三产可以增加就业70万人。“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预计到‘十三五’末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占比将超过50%,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郑东亮说。
其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为就业稳定保驾护航。
【感言】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李宁波代表:没有稳定的就业,发展不可持续;没有高质量就业,百姓不会幸福。实现未来5年就业目标,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本报记者 庞革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