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十五年 澳门新篇章——羊城晚报新媒体独家专题片

27.12.2014  03:49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珠江出海口西岸一叶舟,轻缀葡国遗留风情,走过五百年沧桑荣辱,今天,东方的蒙地卡罗已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日,2014年12月20日,澳门迎来回归祖国的第十五个纪念日。

这座仅32.8平方公里的小城,却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近十五年,当地人能看得到的浓重一笔,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失业率逐年下降至1.7%,居民人均月薪提涨超过1万澳门元。

出生津贴、15年免费义务教育、医疗补贴、现金分享、中小企业扶持计划,都是澳门街坊体会到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从开放内地居民“个人游”到调整博彩业,特区政府正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策略上大步迈开。

相应地,澳门街坊也在转变思维,积极拥抱澳门旅游业的新篇章。看不到的故事,植根在纵横交错的巷弄里,半开的百叶窗后,喧哗的茶楼食肆间,正悄悄发芽,这是有关追逐幸福和希望的草根故事。别致芳香的濠江莲花,正在中西文化糅杂的调色板上继续明亮着、旋转着,溅出一帘欣喜。

政府关照 老店也有第二春

福隆新街是老澳门人熟悉的一条老街,褪去了博彩的诡艳外衣,如今保留的清末民初建筑群略显几分素雅。“我们这里价格低,交通便利,又靠近老城景点,外地游客都爱来光顾。”62岁的宾馆老板娘吴丽英自豪地说。

大利宾馆原名世界迎宾馆,八年前英姨接手时改名大利,寓意大吉大利。开业之初,宾馆的房间破旧,英姨和丈夫动手将老楼翻新。丈夫喜欢游历四方,并买回古旧玩意摆放在宾馆,久而之久,宾馆就形成了独特的怀旧风格。很多初次入住的旅客都被这独居澳门老时光的风格所吸引。为了迎合新生代住客,英姨五年前在宾馆里装了WIFI。经过英姨的悉心经营,宾馆由原来的4张床位发展成现在的60余张,客房32间。

开旅馆之前,英姨一直在福隆新街卖水果和肉脯。“澳门回归前这里的治安很差,店铺为了争客争地盘,都大打出手。不时还有人来收‘保护费’。”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大力整顿治安,老街渐渐变得安全有序,英姨也相中了这里的商机,拓展商铺,生意从楼下做到楼上。

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重视对中小企业对扶持和帮助,英姨也因此受益良多。不久前,政府出资20万元将英姨旅馆的空调全部换新,说起这事英姨总是合不拢嘴。“我们很知足,有饭吃,有地住就行。以前开水果档多得街坊帮衬,后来做旅业又有政府帮扶,够幸运啦!

老饕福地 自由行助推客流

炉石塘巷传来阵阵剁鱼切肉洗菜声,伙计们拿着锅碗瓢盆忙里忙外,从毛记海鲜饭店的后厨一角可见生意红火。

老板娘詹运娇23岁就跟着老爷在毛记饭店帮忙,从杀鸡剖鱼、上菜递碗、收银算账到管理饭店,娇姨37年如一日陪伴着毛记成长。毛记的出品比较平民化,凉瓜炒牛肉,咸鱼肉饼,西洋菜汤,清蒸鱼等,清淡却近人。

过去,由于博彩业的发展,各大酒店赌场都设有自助餐,游客们多在酒店解决用餐,来毛记吃饭的外地游客并不多。娇姨说:“做街坊生意居多,不求生意爆棚,一直想多几个回头客。

2003年7月,内地多个城市陆续实施居民赴澳门“个人游”,截至今年9月底,内地赴澳“个人游”超过6828万人次。回归15年,澳门游览观光、文化娱乐、购物美食等行业齐齐腾飞,告别博彩横行,小城正在华丽转身。暴走澳门新老两区的深度游成为自由行的新时尚,如此一来,传统饮食行业迎来的不再是纯赌客,而是地道的“食货”。

娇姨对旅游业信心满满:“这么靠近中心景点的地头,还会愁没客源吗?”话间,边上一桌插嘴:“我都帮衬你20多年啦,每次从香港过来都要到你这里吃饭。”认出老顾客,娇姨忙不迭地凑过去寒暄起来。

祥记面店铺头不大,晚上6点就挤满了顾客。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坐在收银台前,静静地看着往来人客。“如果可以,我想做到80岁。”祥记面店老板娘,76岁的刘太经营铺头32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生意。

刘太说话语速很慢,很有条理,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恬静淡然的神态。刘太自豪地说:“我们的面都是真正用竹压制出来的,有韧劲,口感好,澳门街现在没有几家做出这么传统的竹升面了。”面店的口味完全是迎合内地游客形成的,“坚持凡事自己做,真正用心做生意”,刘太一直坚信能用诚信从内地游客中赢得口碑。

通关电商 条条大路向内地

中午过关的时候就听说18日零时开始实施24小时通关,所以我们特地延长了购物时间,踩准零时再来莲花口岸。”从佛山顺德过澳门游玩的秦小姐和周小姐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是澳门24小时通关返粤的首批游客。

12月18日零时,珠海横琴口岸正式实行24小时通关,这是内地与澳门首个适用于普通旅客的24小时通关口岸。路更捷,财更通,秦小姐指着她成堆的购物袋,一天下来,就淘了价格共6万多块钱的商品。

通关越来越便捷,给澳门商家带来更多商机,内地网络电商的潮流,也开始席卷澳门小店。

大三巴街与人潮熙攘商铺林立的大三巴斜巷相比,稍显冷清。李莲英在这里经营牌坊手信店已有两年多。当初开铺时,曾有同行问她,这条街如此冷清,开得下去吗?李姐不以为然,她觉得自家有工厂制作凤凰卷、花生糖,可以打造生产销售一条龙,这就是优势。而且李姐看中的大三巴街的经济潜力,旁边的斜巷发展至今,租金已然疯长,必定有许多小店铺不堪重负,终被淘汰,那时便是自己揽客的时机。果然,经过两年的悉心经营,牌坊手信店如顽强的小草,在巨石缝中萌芽生长,走上正轨。站稳脚跟后,李姐又在思索在供货稳定的情况下,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偶然一次,她听到店里的内地客人在谈论现在很多商店都做起电商生意,在网上开店,赚了大钱。李姐觉得这是个机会。

现在生意最大的压力是人力、铺租成本。怎样将生意做到内地去?一直李姐也曾一筹莫展。以前有个内地客人打电话来订花生糖,李姐满心欢喜地给他打包寄过去,结果花生糖在运送途中全颠散了,李姐又是道歉又是赔礼,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依靠电商平台,面对的将是大陆广阔的市场,再配合专业物流,省去了运送环节不必要的麻烦。李姐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恰逢特区政府推出中小企业网站资助计划,可资助李姐这样的业主两万元办网站,在感激之余,李姐也抓紧筹划网上经营大计。“我们能在冷清的横街开店,到现在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老主顾,为什么不能在网上闯出一片天地呢?”李姐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