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16年“十件实事”出炉

25.02.2016  11:45

“十件实事”作为政府每年的重点“民生大餐”,其内容一直备受关注。昨日,东莞市“两会”公布了2016年的“十件实事”。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十大实事”依然把社会治安、教育公平以及食品安全位列前三。

据了解,今年的“十件实事”包括了提升社会安全指数、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提高特殊群体保障水平、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大信息惠民建设力度、完善医疗 卫生 服务、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文体生活质量等十项内容。

今年,东莞政府依然将社会安全摆在“十件实事”的首位。记者梳理发现,自2006年以来,社会治安已是连续11年被列为“十件实事”之首,与去年的“加强市民安全保障”不同的是,今年的提法为“提升社会安全指数”。

●“十件实事”亮点

社会治安:深化平安出租屋建设

确保现行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5%,破案率达到94%;深化平安出租屋建设,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实现警综系统和自助申报系统采集人数均比2015年增加20%;加大出租屋管理执法力度,改变过去对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不处罚或处罚少的状况,实现查处案件数比2015年提高20%。

教育公平:投入2亿元帮扶民校

2016年向随迁子女提供约33600个学位;对就读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在校生给予财政补助,小学生每年每人补助127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补助2155元;投入2亿元,对民办学校给予财政帮扶;投入约8000万元,建成松山湖中心小学分校。

食品安全:实施快检快筛和监督抽检

实施食品安全快检快筛和监督抽检,全年完成快速检测3300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实现80%的镇街在各社区(村)建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队伍。

帮扶特殊群体:新办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点

新开办不少于6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实现有需求的村(社区)100%覆盖;新增符合条件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2000名,使全市享受该项服务的老年人增加到17500名;提高全市低保家庭食品、燃气及水电补助标准,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60元提高到80元。

交通出行:提升跨镇公交服务能力

开通地铁2号线载客试运营,建成地铁2号线旗峰公园站周边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升跨镇公交服务能力,新开通东莞巴士运营的跨镇公交线路26条,新增东莞巴士运营的跨镇公交运力600辆。

信息建设:建不少于20000个无线接入点

建成不少于20000个无线接入点,覆盖市内公共服务区域,为市民免费提供WiFi服务;投入约6000万元,建成“数字城管”平台一期项目;完善出入境自助办证服务。

医疗卫生:优化整合婚前孕前 健康 检查

优化整合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高补助标准,每对夫妇补助905元;将全市社会基本医疗 保险 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并提高住院补充医疗保险部分待遇标准。

环境治理:新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

整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PM2.5年均浓度达40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年评价值控制在176微克/立方米以下;加强大气监测能力建设,新建不少于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并联网实时发布数据,建成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一期工程。

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

有针对性地实施系列创业补贴政策以及帮扶和鼓励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多渠道促进创业工作;推动和帮扶9000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扶东莞生源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晋升补贴培训2.5万人次。

文体生活:改造一批球场免费开放

建成数字文化馆一期工程;完善历史文化教育设施,投入约5800万元,完成海战博物馆室内空间及《鸦片战争》展览设计制作;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全市升级改造99个篮球场,新建或改建20个小型足球场,免费对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