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的莞商简史

12.09.2016  13:13

作者 | 張三 

东莞城市人文新媒体

「一时半刻」主编


他们是天子在南方的金库

华南对外贸易有千百年历史,近世粤商的勃兴,以十三行行商为开端。 

清代中前期广东行商盛极一时,「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粤海关税收逐年增加,从白银25万两递增至150万两,号称「天子南库」。

从此粤商与晋商一道,得到皇权庇护,各自垄断南北对外商业来往及厚利。

广东濒临南海,粤人惯于出洋谋生,又最早遭受西方 经济 和武力入侵,见识过欧美风雨之后,粤商后来的发展逐渐走上与晋商不同的轨迹。

十三行  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即以粤籍侨商为强大海外金主,发动反封建反皇权革命,入中华民国后,粤商与革命割据政权彼此的关系,也是剪不断理还乱。  即便是后来与山西一样,一度实行半独立的地方自治,广东经济上却仍采取借道港澳、面向两洋的对外开放姿态,有别于「阎老西」阎锡山的闭门造车。  但粤商也有其短板,因复杂的地缘和族群,分野形成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帮商人,各有杰出的俊彦和骄人的成绩,但彼此的差异和竞争,使得粤商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大帮,与抱团对外、打遍天下的浙商相比,凸显出其各自为战的不足。 

然而粤人足迹遍天下,光绪二年(1876年)统计,移民到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4万华人,几乎全是广东人,一百多年来,粤商异国奋斗致富后回馈家乡建设,堪称「主旋律」。

粤商敢为人先,又有「山高皇帝远,闷头挣大钱」的心态,使得他们在近代以来中国历次主动或被动的中西政经交往中,总能走在最前列。

像烟花一样耀目港英

1990年1月15日上午10时许,广东东莞旗峰公园北侧的山谷里,突然传来一阵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它不仅警示着一场死伤惨重的灾难,也宣告了一个延续了400多年的古老行业,即将从这个新近崛起的制造业之城彻底消失。

发生爆炸的地方,是东莞烟花爆竹二厂,而东莞号称广东烟花爆竹业的一大重镇。

转眼之间,那场灾难和那个曾经辉煌的行业过去了1/4个世纪,伴随它们逐渐被东莞人遗忘,一起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还有老一代莞商翘楚,「爆竹大王」陈兰芳。

莞商陈兰芳

明朝后期,东莞已经出现烟花爆竹作坊,至清朝中叶进入鼎盛期。

据《东莞烟花爆竹志》粗略统计,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东莞烟花爆竹出口额为100余万两白银,到了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至1949年间,东莞年产烟花爆竹20余万箱,总值达700万港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非等各大洲。

陈兰芳出生在1885年东莞万江河边一个叫水角坊的小村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南也像国内各地一样,兵连祸结,局势动荡。不少东莞人争相前往百余里之外逐渐兴旺起来的香港谋生。

当时,经营轮船和 保险 公司的周永泰家族,做酱油生意的王仲明,14岁辍学从商做芝麻加工厂的方树泉,这些早期有名的莞商,都在此时赴港,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20岁出头的莞城万益爆竹庄伙计陈兰芳,也是这批雄心勃勃赴港淘金者中的一员。

清末东莞城商会旧址正门,现成鱼鸟市场 

1908年,在香港九龙旺角经营广万隆爆竹行的叶兰泉因年事已高,想将生意全盘转让,已积累了相当经验的陈兰芳抓住难得的机会,成为最终接盘者。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广万隆爆竹行很快成为全香港烟花爆竹市场的垄断者。

在那段时间,广万隆的烟花爆竹走出香港,远销北美、澳洲、印度、南非及东南亚市场。由于产品供不应求,1902前后,陈兰芳在香港九龙城码头角北帝街开设一家新工厂,雇工超过1000人,成为香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工厂。 

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陈兰芳并未忘记故乡东莞。他派长子陈均回乡,在万江开办广怡昌爆竹庄,广接外商订单。

鼎盛时期,广万隆旗下一家爆竹厂的男女雇工总数就达4000多人,依附该公司业务的上下游从业人员,更是数以万计。

1929年中秋之夜,经港英国政府许可,陈兰芳在香港太白酒家广场举行了盛大的烟火表演,观者如潮,轰动全港,「爆竹大王」名号自此确立。

以至于当时在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53年6月举行加冕大典时,都重金聘请陈兰芳旗下公司前往伦敦燃放烟花,并现场演出「貂蝉拜月」「三英战吕布」等烟花戏,博得各国观礼者热烈喝彩。

作为老一代莞商的佼佼者,陈兰芳身上几乎汇集了同时代东莞籍商人普通具有的创业印记和精神特质。

但就总体实力和影响而言,老莞商不如南粤广府诸多商帮如佛山、南海、顺德和新会表现得那么抢眼,更遑论与自成一家的潮州帮、客家帮分庭抗礼了。

南粤跃起四小虎

1987年,新华社刊登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将顺德和南海两个县,中山和东莞两个县级市,合称为广东「四小虎」,逐渐引起全国乃至海外人士的关注。 

当年的「四小虎」,以珠江口为界,大体上分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

珠江东岸的东莞,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成为承接香港加工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基地,据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6万家香港企业向内地转移,其中4万家选择了东莞。

东江西岸隶属佛山市的顺德、南海两地以及中山,依托香港的资讯、订单、技术,内外结合,大力培育乡镇企业,产业粤军扛着「洋枪洋炮」大举北伐的盛况重现。

当时,「四小虎」首推顺德模式,而「借腹生子」的东莞排在末位。但后来事实证明,「四小虎」中增长势头最强劲、最持久的,还是地处「广深港经济走廊」要冲的「世界工厂」东莞。 

那时走在东莞,随时可以碰见前来寻找加工出口伙伴的海外工商界人士。他们纷至沓来,当地的乡镇企业和主管部门应接不暇。

东莞市承接的来料加工合同,1986年以前平均每个星期签约4至5宗,1987年平均每天就要签约4至5宗。

太平手袋厂 

东莞为此不得不扩大涉外经济机构,专门成立由8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同蜂拥而来的外商洽谈业务。

当年这个办公室的主任陈松基说,现在只要有厂房,就会有客商。全市1987年 投资 3.5亿元新建的192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已被出租一空,在建的237万平方米工业厂房也大部分预订出去了。

这是当年很多人没想到的,大家的眼光都局限在中国的国内市场,觉得既有国企老大,又有乡镇企业,发展动力足矣,但没有把本土区域放进世界产业分工与转移的视角来预测。

敢为人先,发家后固本经营

传统莞商如陈兰芳等人,在广东商帮中影响力相对弱势的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再度开放,东莞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承接港台加工制造业辐射和转移的桥头堡,才发生彻底改观。 

经济环境和城市地位的迅速变化,让昔日以农为本的东莞孕育出一大批杰出的商业人才。

从事房地产主业、借足球和篮球俱乐部投资而声名大噪的宏远集团创始人陈林,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龙泉系掌门人张佛恩,以及「家具大王」郭山辉等,堪称当代莞商的中坚。

而个人创富经历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如今担任世界莞商联合会会长的莫浩棠先生。  生于火红大跃进年代的莫浩棠,行伍出身,年轻时参加过1979年春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与前辈陈兰芳一样,都是跟「火药」打交道的。  莫浩棠18岁那年,他父亲出任东莞县县委副书记,而他却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血气方刚的他,怀着满腔壮志豪情,选择走上从军的道路。

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说「我不要家庭的庇荫,一定要自己去闯。」就这样,身高一米六多,体重50公斤的小莫穿上了军装。从手持镰刀抢收到紧握步枪冲锋;从围海种田到上阵杀敌。

「七年军旅生涯,苦过,累过,从未后悔过。」

在中越边境服役数年后,1982年,因严重胃病转业的莫浩棠,脱下军装,带着部队给予他的精神财富,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当时的情况是,留在城市毫无问题,进入机关顺理成章,驻外机构也为他打开了大门。然而,此时的莫浩棠却选择——回到桥头镇。

回到故乡,莫浩棠从镇委办公室副主任一直做到桥头镇镇委书记。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改变桥头这种面貌,我就不是桥头的儿子!」他立志要发展桥头经济,让乡亲们富起来。  就在人们一位风华正茂的他会在官场上更进一步时,1993年,莫浩棠做出人生中又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东莞,逐渐从数十年的沉寂中走出来,成为大量港澳台及外国企业投资的热土,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外来商人、企业管理人员及打工者涌入这个新兴的城市。

按近年统计,东莞人口超过800万,其中户籍人口仅约200万。

莫浩棠从中嗅到了商机。1993年,他下海后的第一宗投资,是开发桥头镇莲湖度假村。当年,整个东莞的现代酒店业,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他要在前人没走过的地盘上另辟蹊径。 

创业维艰,然而正当好时势,莲湖度假村开业运营两年后,收益不错,莫浩棠顺势成立广东三正集团,全面进军东莞的酒店业,先后兴建塘厦镇和樟木头镇两家三正半山酒店,成为东莞民营酒店业的先锋。

自此在东莞商界,莫浩棠算得上说一不二的人物了。

莞商莫浩棠

谈及莞商这个群体的特点,2014年时任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

「有些商人喜欢玩资本,赚了钱就乱玩了,但东莞人是非常务实的,东莞目前为止境内 上市公司 才14家(编者注:截至2015年,东莞全市A股上市企业1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2家)。」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非东莞籍人员创办的。为什么?就是本土东莞人不愿意玩资本套利,更愿意踏踏实实做制造。东莞人有个特点——务实、低调,我把这叫做闷声发大财。」

莫浩棠认为,他们这代东莞人成长自农耕东莞,在各个行当艰苦打拼,能够创立一份基业,确实来之不易。

他们不靠嘴上吹嘘,而是以做事为先,步步为营扎扎实实闯出来的。

在涉及发展战略和企业生存的重大问题上,严谨从事,慎重决策,这正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固本培元」的表现。

2016年2月,莫浩棠在世界莞商联合会的商道沙龙上分享自己数十年的从商经验和体会。他说,莞商敢为人先、厚德务实的形象已经深入社会,成为了莞商精神的标志。

莞商作为当代粤商中崛起最快、活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群体,恪守的商道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动摇企业价值观的事情就不可为。」

开放融合,共迎新格局

有人提出,东莞「加工制造业名城」之大名,早已蜚声世界,但当代莞商能否以个性鲜明、实力强劲的形象,发展为现代的乃至世界的商帮?

这是将来莞商们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这个商帮的自觉回应,2012年9月15日,海内外近千名莞商代表齐聚家乡,举行了世界莞商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世界莞商联合会章程》,发表了《莞商宣言》,选出了世界莞商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了莫浩棠为首任会长,宣告了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正式成立。

会上签约了435亿元的项目,首次从一个直观角度展示了全球莞商的实力。

2012年评选首批“杰出莞商”

世界莞商联合会成立后工作马不停蹄。

2013年,分别在东莞市内成立了32个镇街办事处;2014年,在澳洲悉尼成立了澳洲莞商联合会;2015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了加拿大莞商联合会;2016年,在新疆成立了国内首个分支机构喀什分会。

「厚德务实,敢为人先」是莞商联合会提炼的精神,「情系东莞,商通天下」是这个商帮的宗旨。

外界评论,这是莞商「顺势而为,造势而上」的抱团标志。

2016年7月,东莞商界的名企都在关注着一个 基金 的首场路演,这只基金取名为「莞商清大基金」(广东莞商清大股权投资基金)

专注投资新兴产业,由市政府、世界莞商联合会、清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联合发起。基金计划分两期共募集3亿元,财政引导资金占20%。首期募集规模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发起该基金的投资合伙企业叫「合得来」,除了都市丽人、宏远集团和嘉宏集团出资组建以外,该基金还获得三正集团、以纯集团、唯美集团、中天集团、光大集团、鸿发集团、百分百集团和兴华燃气等「大咖」的明确投资意向。 

在2016年9月召开的世界莞商大会上,海内外莞商代表将参观东莞新地标「民盈山·国贸中心」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体验家乡新景。

这个398米的「新高度」,正是39名本土莞商抱团发展的标杆,堪称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城市综合体航母。

民盈山·国贸中心

「很多莞商长期在传统行业,由于自身原因、产业特点,进入新领域不能独自承担较大风险,抱团发展就成为了可能。」

会长莫浩棠表示,世界莞商联合会创立4年来,低调务实的莞商比以前更加开放,更愿意以抱团形式分担投资风险。

不论是莞商清大基金,还是民盈山国贸中心,这都深刻意味着莞商之间的资本合作有了飞跃式发展,已从投资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酒店等领域,转向了抱团投资新兴产业。

世界胸怀,智造新东莞

2014年9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财经 类杂志《财经》刊发时任东莞市市长、现任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的专访报道。

记者问,第一代莞商白手起家,第二代第三代,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有 金融 知识,善于资本运作,针对新旧莞商的不同,如何让新莞商再发力?

袁宝成当时回答说,东莞的莞商有三种:一是前些年内地来打工慢慢起家的;二是继承父业的;第三类是海外留学来东莞的,这几类人恰恰是东莞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番话赋予了东莞商帮一种更为国际化的定义,不拘籍贯,只要心系东莞。

香港文汇报整版报道

而就在2016世界莞商大会评选「杰出莞商」(编者注:2012年起,四年一届,)活动中,王文城、方桂萍、尹洪卫、叶春荣等13名杰出莞商上榜。

其中属境内莞商的6人,属境外莞商的7人;按籍贯和户籍分,莞籍市内4人,莞籍香港4人,莞籍澳洲1人,莞籍马来西亚1人,莞籍市外1人,非莞籍台湾1人,非莞籍市外1人。

这份名单充分显示「杰出莞商」评选的包容性和世界性。

「新一代莞商不像老一辈莞商那时候念书少,他们喜欢读书,善于在书本中汲取创新动力。」

「东莞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东莞制造企业突围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升级,善读书不仅关乎企业家的视野和胸襟,也关乎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管理理念。人的升级是和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相互助推的。」袁宝成说。

人和产业共同升级,实质就是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升级。 

东莞智造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配合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贯穿设计、生产、管理等东莞制造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从传统产业结构中低端、创新能力薄弱的形式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上转型。

从传统生产方式中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大幅度机械化人工劳作形式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上升级。

这无疑是东莞商帮在新常态新格局下的新课题。

2014年优秀青年莞商评选

而值得期待的是,新一代青年莞商也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他们在商海中初展身手,言行充满「正能量」。

他们自称为「创二代」而非「富二代」,他们认同父辈「走正道,办实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的新理解——

同样掌舵,他们想做「企业家」,而非「大老板」;同样对客户重承诺,「一诺千金」要落实到合同上;同样爱人才,「老交情」不能违背新制度;同样做慈善,「造福桑梓」更多体现为「社会责任」……

审度全球一体的市场经济,莞商如果要发展成为现代的国际商帮,最需呼唤的应该是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管理也有主义,那就是共同体主义,明智的企业家基于本能就会清楚这一点。 

莞商企业之间应该怀抱「情系东莞·商通天下」的商帮精神,以更高层面、更广领域凝聚各方力量。

以「东莞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发展」为使命,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正如孟子描述的状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 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在时代新格局下,凝心聚力,展示出新的气概,新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