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学城 学院】法学院:为法治建设而勤勉前行

05.12.2014  04:09

          1988年,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法学专业,原政治教育系改名政法系, 2004年12月15日,成立法学院。十年韶光年华,法学院作为学校第一批进驻大学城院系之一,见证了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发展历程。十年耕耘进取,法学院紧抓发展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科建设成效突出,师资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服务持续深化拓展。十年砥砺奋进,法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全面提升。

              学科建设跨越发展
              法学院是一个富有活力、发展强劲的学院。成立之初,法学院仅有民商法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如今是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宪法与行政法、法理学、法律史、民商法、国际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社会法共10个二级学科和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2 年法学学科获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平台进入新阶段。
              法学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分别主办、承办了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年会、全国社会法研究会年会、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广东省社会法研究会年会、民商法研究会年会以及当代国际法与国际法体系研讨会、食品卫生安全法制研讨会、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会议;先后共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李步云、张晋藩、何勤华、张文显、吴汉东、黄进、王利明、朱苏力、赵秉志、马怀德、陈卫东、葛洪义、贺卫方、黄茂荣(台湾)、蔡守秋、斯提芬(Stephen J. Golub)等数十名知名教授来法学院讲学,多期活动内容被《南风窗》、《南方都市报》、搜狐网、广东卫视等宣传和报道,学术氛围活跃浓厚。
                法学院注重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社会民生相结合,建立了民生与社会法研究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高校法制研究中心、犯罪研究中心等机构,成为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广东省社会法学会会长单位。

              师资队伍发展壮大
              法学院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成立之初有教职工36人,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至2014年,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3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化教师团队。十年来,教师队伍稳定增加,没有流失一名专业人才。
              法学院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其中,崔卓兰教授被聘任教授二级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和广东省首届“中青年法学家”;袁古洁教授被评为首届“广州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黄立、马栩生教授被评为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有6名教授被聘为广东省人大立法顾问;学院为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广东省社会法研究会会长单位,黄立教授、杨振洪教授分别担任首任会长;一批教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多个行业的立法咨询专家。另外,学院还聘请了张文显、马怀德、黄进、赵秉志、王保树、谭玲、杨宗仁等知名学者、司法界专家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近年来,法学院科研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成果丰硕。据《中国法学科研白皮书》统计,2009至2011年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华师法学院位居广东省法学院校第二。

              人才培养务实创新
              法学院人才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实创新,注重学生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法学本科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法学院提出了“观摩审判”、“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该成果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诊所式教育,法学院成立法律诊所,引入诊所式教育机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诉讼案件代理、普法宣传、法制状况调研以及其他公益法律服务,培养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法学微格教学法,法学院利用师范大学师资培养的优势和条件,引进师范教育教师培养方法,创办了法学微格教学法,训练学生仪表仪态以及语言表达,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课,开设专门案例课,列入教学计划,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本科生讲授案例课程,实现真实案例进课堂、师生互动,在全国属于首创。设立学生科研基金,由律师事务所赞助经费,学生组织科研团队,自选课题,通过答辩立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学院给适当的研究经费。
              法学院与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已经建立33个实践教学基地,与实习单位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并深化拓展。实习基地群项目获批2012年广东省实习基地群建设项目。法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由专任教师为本科生提供在校4年期间全程学习指导。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法官、律师担任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校本科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超过50%,考研(包括出国留学)率近20%,学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竞赛奖励。

            社会服务拓展深化
              法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公务员培训,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承办了广东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厅级领导干部法律专业培训班、广东省质监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中山市人民检察院、中山市地方税务局、阳江市地方税务局、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天河区司法局、天河区人大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立法咨询,法学院有6教师担任省人大立法顾问,2位教师担任人大代表,10多名教师担任各个司法部门的专家顾问,为全省各地的立法提供咨询、重大案件分析,承接省人大法律法规清理以及各类科研合作项目等工作。

            律师学院
            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依托法学院与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律师协会联合成立律师学院。律师学院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聘请省内30多名知名律师担任兼职教授,主要承担广东省内广州市、深圳市以外地区的新律师入职培训、执业律师的继续教育、律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其他政策性律师培训项目以及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委托的专项工作。
              自2012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律师学院已成功举办了六期广东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岗前培训班,培训人员超过1100人,覆盖省内地级市达到18个,律师教育效果受到学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许。为适应日益增长的高端法律服务市场的需要,自2014年6月开始,律师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班全面开启,并相继与韶关市律师协会、佛山市律师协会、广州市天河区司法局等单位积极合作。2014年6月“佛山市律师协会-华南师范大学律师学院教育基地”的签约揭牌开创了地级市律师协会与高校共建律师教育基地的新模式,在广东省尚属首次。2014年,律师学院先后举办了“韶关市律师进修班”“佛山市律师事务所高级研修班”“佛山市公职律师业务培训班”“佛山市法律援助工作业务培训班”“广州市天河区律师公共法律服务培训班”“佛山市律师事务所行政管理业务培训班”,培训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管理人员近1000名,培训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质量在业界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律师学院以为律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律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为宗旨,以办成中国律师教育的品牌学院为目标,开创了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律师专业人才的新模式,推动了律师教育的正规化和律师理论研究的专业化。按照“十二五”规划,华南师大律师学院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律师继续培养基地、人才教育基地、学历教育基地和理论研究基地。

      新闻网链接: news.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