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强势布局高端制造

02.03.2016  11:01

有着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系统化布局制造业,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广州正在产业重构布局中寻求未来发展的澎湃动力,制造业的回归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线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2014年的54.2%提升到2020年的70%。先进制造业提升的是工业生产的含金量,增强的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对比发现,与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大市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相比,广州定位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瞄准创新发力,将为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引领。

战略布局

千年商都制造业路线图出炉

美国大张旗鼓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实现制造业升级、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

在有着千年商都之称、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的广州,再造制造业的繁荣,正在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战略规划》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出广州制造业发展蓝图及方向,包括发展定位、目标、十大重点领域及方向和八大重点任务。

从“华南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的城市定位升级,要求广州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的数据显示,广州的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工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发挥了主导作用。2015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而在广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广州在“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要实现成效显著,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一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四梁八柱”的制造业支撑体系。同时,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达到4000亿元。短期来看,到2017年,广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5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7%,推动全市现有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可以看出,广州工业未来的整体布局提升的是工业发展的含金量,增强的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伴随着《战略规划》的出炉,再造制造业繁荣的广州路线图浮出水面。

未来,广州制造将重点发力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都市消费工业等十大领域。业内指出,这意味着广州产业的重新架构。石化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原本是广州三大支柱产业,但《战略规划》显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三个领域到2025年的预期产值总计21100亿元,占到了十大重点领域预期总产值的54%。而在2015年,这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为9119.25亿元,这意味着,十年后,转型升级后的三大支柱产业产值要增加一倍以上。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指出,《战略规划》选择的十大产业,都是目前在国内外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份额较大、能够体现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产业。这10大重点领域到2025年的总产值将超过38800亿元,将是未来广州经济的增长点和增长新动能。

调整定位

提升创新能力摆在首位

去年下半年,北京、上海发布各自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期在制造强省、市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点。上海将从应用、装备、平台建设等层面全力发展智能制造,把上海打造成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的示范基地,对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智能制造的前沿阵地。而北京则提出,将把北京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引擎、引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先行区域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相比之下,在《战略规划》中,广州把自己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

从三大城市的定位看,北上广的制造业发展均强调示范引领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与北京、上海一样,创新是广州制造业回归的主题词,《战略规划》全文出现了99次创新。在广州的《战略规划》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摆到了重点任务的首位。

战略规划》提出,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以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大学等组织和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为载体。推进各重点领域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珠三角向高科技制造、服务和创新中心转型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原始创新能力必须依托科研院所。这些资源哪里最集中,广州。”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指出。

胡春华书记参加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州要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高水平创新产业,努力成为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带动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

而且,广州拥有全省最多的科技资源,揽全省70%的高校和科研机构、70%的科技成果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去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全面部署组建新的省科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16项重点项目也大多落地在广州。在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广州应该是这个“国家大科学中心”当仁不让的核心。

彭澎认为,《战略规划》中对广州的定位,有可能另辟蹊径,让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力量和市场机制促进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爆发潜力,同时也增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错位发展  珠三角“舰队”探路新“蓝海

广州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浮出水面,珠三角探路制造强国路线图也由此拼上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面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正在向着智造中心转型,从珠三角各市的行动计划看,一支驶向“蓝海”的发展“舰队”正在悄然形成队列。

在广州、深圳这两大旗舰中,广州指向的是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而深圳把重心放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下称《计划》)瞄准数字化网络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11个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特别是依托已形成的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数字化网络设备方面将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从产业方向看,与广州形成了错位发展。

而佛山、东莞两大制造业大市,也各有侧重。

提出要建设成为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佛山,在2025年要完成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为此提出将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汽车制造业等6大领域,同时提出包括“互联网+”创新为主的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发展等五大专项行动。

《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地处广深两位“老大哥”中间,东莞着眼于错位发展。以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战略落实。

广州打造体制创新、机制健全的国家区域创新平台,深圳涌现大批创新明星企业,佛山与德国合建工业园,珠海、东莞等地制造业企业掌握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开启创新引擎的珠三角制造业,正在体现出更强的产业联动、协同创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