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疆 送医到边防

20.04.2018  03:53

实施援疆首例手术后,到病房回访病人。

  邓浩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罗雅怡

  人物档案

  邓浩财,34岁,横沥村人,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为横沥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今年3月21日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1团团部医院,将开展为期10个月的援疆工作。

  今年34岁的横沥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邓浩财,今年3月21日千里援疆。在他援疆即将满月之际,记者昨日与邓浩财成功连线,获悉他目前已基本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生活,援疆以来第一台手术为患者进行局麻下额部皮下肿物切除亦“手到病除”,而首次为边疆战士“义诊”也让其深受感动,“援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将竭尽所能,去经历人生路上的精彩”。最让他牵挂的是家里的两个孩子,他怕儿子忘记爸爸,一有条件就会和两个儿子视频聊天。

  被战士不怕苦精神打动

  邓浩财是土生土长的横沥人,有一头浓密黑发,鼻梁上架一副金丝眼镜,淡定从容中隐约透露出几分书卷气。身为横沥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主治医师,他在工作中细心谨慎,对病人亦热情负责,加之对专业孜孜以求,人缘一直都不错。

  今年3月21日早上,他踏上了援疆之路,在为期10个月的援疆期间,从事常规诊疗、医学教学等工作,甚至下村义诊。作为41团团部医院外科专科医生,他将在住院部开展以外科为主的全科工作。

  入疆即将满月,邓浩财欣慰地说,新疆地广人稀,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春天的时候风沙天气较多,但自己一过来就“风停沙歇”,目前吃住都比较适应,时差也基本倒过来了。

  至于印象最深、撼动内心的事儿,当属入疆次日的首次高原“义诊”。邓浩财回忆,当时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塔克曼某营部与边防战士“打交道”,深深为他们戍守边疆的执着与毅力感染。当地海拔高,天气非常寒冷,整体条件比较艰苦,战士们的运动损伤、冻伤后遗症以及外伤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十分常见。“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我要加倍努力。

  出乎意料 医疗配备实在太少

  当初援疆,邓浩财几乎没怎么想就自告奋勇报名了,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然而,获批后他心里开始有点忐忑,他担心自己会想家,也怕饮食生活不习惯。他顿了一下说:“人生漫长,总要竭尽所能,去经历人生路上的精彩。

  去新疆前,邓浩财听说当地的医疗条件和东莞相比有一定差距,比如只有一个麻醉室等,然而实际情况还是有点让他“小意外”。4月4日,他做了援疆以来第一台手术——为患者进行局麻下额部皮下肿物切除术。“这个手术原本是一个小手术,但是我们这里的硬件配备较少,操作起来难免有些费劲。”他如是说,像刀柄、拉钩这些有点缺乏,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所幸邓浩财有10年的临床经验,也处理过很多急诊病例,在团部医院外科医生的通力协助下,整个手术过程尚算顺利。“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基层医院做外科工作并不容易,今后任重道远,但我一定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牵肠挂肚 最怕儿子忘记爸爸

  莞疆远隔数千公里,邓浩财心里最牵挂的就是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6岁了,还有一个小儿子7个月。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他常常放心不下。工作之余,邓浩财最爱与家人通话,唠唠家常和家里的趣事。“有条件也视频通话,经常看看儿子,不然他肯定忘记我啦。”邓浩财笑言。

  离家这么远,邓浩财对妻子心怀歉意。他说,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援疆期间她一人在家照顾两个小孩十分不容易。妻子是他同一医院的护士,她告诉邓浩财安心援疆,她和孩子在家里等他凯旋。

  初中手疼被治好后一心学医

  邓浩财回忆,读初中时有一次他的手意外受伤,整个手疼痛得比较厉害,后来经过医生治疗“竟然神奇般地完全愈合了。”看似奇妙的小事,却引起了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对医生这个职业也心生好感和向往,于是他高考时毅然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

  对于从医感受,邓浩财直言“我们科室基本上每天都要做手术,特别是晚上急诊手术很多,就像打仗一样”。毕竟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就掌握在小小的手术刀上,“压力肯定非常大”。但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邓浩财说,不管再怎么辛苦,他都要负责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全力做好每一台手术,出不得一点点差错。

  从医经历紧张归紧张,但总有一些事儿深深烙在记忆之中。邓浩财说,几年前一名右心房被捅破2厘米大口子的急诊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当时医务人员查看患者病情后,都觉得治愈的希望并不大。但心中有数的他毫不迟疑展开抢救,手术中所有医务人员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最终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成功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