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千重莲花山 碧波万顷白盆珠
壮阔的湖面上,晴空万里,水天一色;连绵的群山间,绿树成荫,青翠欲滴。泛舟湖上,极目远眺,只见湖面不时有苍鹰鹭鸟翩翩飞过,远处的群山间,瀑布云雾若隐若现,蓝天、碧水、青山、白鹭,就此构成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各色调和,动静相宜。所谓的诗与远方,大抵如此。在惠州,这个诗般美丽的远方,就位于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悉,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被称为粤东沿海地区环境保护的生物屏障和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保护区总面积达21.05万亩,森林蓄积量52万立方米,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7.5%。区内白盆珠水库是珠三角第一大水库,是我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
为保护这一生态屏障和“生命水源地”,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对保护区的建设和管护力度,不仅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水库水源日渐清澈,各类动植物自然资源也是日渐增多。在惠州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加强对莲花山区域生态环境和西枝江水源水质的保护
莲花山山脉是粤东沿海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其主峰莲花山海拔1337.3米,是粤东南地区最高峰。在这里,除了有大量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候鸟栖息繁育环境外,还有孤岛、瀑布、青山和绿水等自然景观与革命红都、千年古刹等人文景点。
尽管它是如此重要,不过与我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罗浮山、南昆山、古田等几大省级自然保护区相比,成立于2004年的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是相对年轻的一个。
据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保护莲花山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西枝江水源水质,2004年1月,省政府抢救性地在集体林区(白盆珠水库库区)批准建立了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由原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盆珠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升格而成,成为我市独有的一个既有山脉又有大型水库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成立。
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和珍稀候鸟越冬地
据悉,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地带及生物区系的典型性、物种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种类丰富性、部分地段生态环境脆弱性、水源涵养的重要性等特征,足以称之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
记者在行走采访时看到,在莲花山主峰四周,群山层层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山因此得名。区内山高涧深,径流量大,并拥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由于海拔高差大,地貌、植被复杂,加上海洋性气候影响,时有“百米不同天”的景象。
同时,保护区内的白盆湖水库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面碧波万顷,绿水倒影,山水蓝天一色,似一幅美丽的水墨长卷。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影《黄河绝恋》《紫日》,电视连续剧《朱元璋》等影视作品,均曾在此取景拍摄。
在动植物资源方面,截至目前,保护区内记录到的维管植物有208科780属1600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有23科45属78种。记录到脊椎野生动物36目102科374种,在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为云豹、豹、黑鹤、中华秋沙鸭和蟒蛇。
同时,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加上保护区自身独特的山水相嵌的地形,区内1500亩的水浸湿地及62000亩的水面构成了典型的内陆性湿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候鸟重要的分布地。据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有关负责人李东洋介绍,多年来,保护区一直是黑鹳、中华秋沙鸭和鸳鸯等珍稀濒危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也是广东地区雁鸭类和鹭类鸟类重要的越冬地,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正日益凸显。
14年来增加2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在客观上,保护区起到了两个显著作用,一是作为粤东地区的生态屏障,有效保障了区域生态平衡,二是为惠东乃至惠州市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和天然氧气。
据介绍,保护区从2004年批准成立,2006年建立管理处,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不过,在一批又一批护林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仅白盆珠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了饮用水Ⅱ类标准,森林资源也由2004年的32万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的52万立方米;植物由2004年的1524种增加到今天的1628种,动物则由2004年的820种增加到今天的894种,仅新增的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中华秋沙鸭、黑鹳、白鹇和藏酋猴等10种。
对于未来发展,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保护区管理处将加强社区共管共建,并加大管护、宣传和违法惩处力度。同时,着力科技兴区,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对保护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监测,对特定物种进行特定管护。
乘风破浪赏白鹭朝霞满天看日出
水库、飞鸟、奇树、名花、清泉、古道……在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勾勒出一幅美丽山水长卷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在诗人眼里,8月或许正是欣赏壮阔湖景的最佳时节之一,湖天一色也的确是人间美景。而在惠州,白盆珠的碧波荡漾和湖面清风,足以令人沉醉,莲花山广袤森林的清凉静谧,更是令人神往。惠州森林行全媒体采访组深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去探寻这个既可触摸湖水又能倾听山风吟唱的山水绿洲。
万亩壮阔水面成鸟类天堂
走访的第一站就是白盆珠水库。到了码头,只见山长水阔,豁然开朗。登上飞艇,师傅开得很快,凉风送爽,不自觉地温度降了好几度,太阳再大都不会热。空中白鹭成群,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更高的天空上,有几只老鹰在盘旋,仿佛天空的王者,在俯视着自己的领地。
据了解,白盆珠水库是我国候鸟重要的分布地,尤其是黑鹳、中华秋沙鸭和鸳鸯等珍稀濒危候鸟迁徙的重要 “中转站”和越冬地,也是广东地区雁鸭类和鹭类鸟类重要的越冬地。
其中,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的中华秋沙鸭,数量最多时有30余只,是目前我省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二级保护物种则有蛇雕、鹗、黑翅鸢、红隼、黑耳鸢、鸳鸯等鸟类19种,整个保护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有关负责人李东洋介绍说,中华秋沙鸭对水质要求很高,白盆珠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饮用水优质标准,是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所以中华秋沙鸭才会选择这里来过冬。可惜的是,中华秋沙鸭来这里过冬的时间是每年1月到3月。要想一睹中华秋沙鸭芳容,只有等来年了。
桫椤之王如伞盖,蔚为壮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上午惬意的游湖,一度让人误以为是在旅游,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下午采访组一行就要穿越茂密的山地丛林,寻找有 “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群。
驾车到西南村,就开始步行。一路两边,毛稔开得正艳,红色的花,毛茸茸的果,是当地山路两边最为常见的植物。走到半山腰,转走小路。路面崎岖不平,石头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踩在上面,很容易滑倒。两边蕨类植物掩映过来,像巨大的芭蕉扇,把路都遮挡了。
“哎哟,我被毛毛虫咬了一下。”行走了一两个小时就快到桫椤群的时候,一名记者突然大叫了一声。原来,一只很大的毛毛虫,和他来了一个亲密接触,他赶紧用树枝拨开。虽然隔着长裤,但腿上还是留下毛毛虫“亲过”的痕迹。
“这里有一棵三四米高。”“这里还有一棵最大的,要一个人才能抱得住。”“你看,这一片都是桫椤群,枝上有刺的,都是桫椤树,大的有二十多棵吧,小的差不多有几千棵了。”保护区负责人如数家珍,一一给我们介绍。只见高大的桫椤树干挺拔,树枝张开像一把伞一样。周围遍地都是桫椤茂密的枝叶,层层叠叠。
下山的时候,一路轻快。山间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或缓缓流淌,或激流直下。水质冰凉,掬一捧入口,甜沁心脾。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上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此行虽然艰难,但是看到这么壮观的桫椤群,可谓不虚此行。
凌晨打着手电筒登顶拍日出
来了保护区,不登莲花山,那等于没来。莲花山是粤东南第一高峰,海拔1337.3米。站在山顶,一地看三市,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皆收眼底。据说天气好,还能看到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保护区是粤东沿海地区环境保护的生物屏障,这句话所言不虚。
采访组从东流村上山,沿途拍摄唯一以惠州命名的物种“惠州异药花”和紫纹兜兰。当晚夜宿海拔900多米的莲花寺,只为第二天一大早去山顶拍日出。拍日出是很辛苦的,不仅要早早起床,爬好几个小时山,还要在山顶冒着寒风和低温,只为守候太阳喷薄而出那一瞬间的壮丽景色。
为了拍摄莲花山日出,第二天凌晨4点,大家打着手电筒,沿着莲花寺后面的山路登顶。这是通往莲花山顶唯一的小道,此时的山间布满露水,陡峭的山路湿滑不已,以至于常常是“手脚并用”。
空着肚子攀爬,从寺庙到峰顶,垂直距离不到500米,护林员口中“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两个多小时。站在山顶,清晨的风吹来,依稀有些秋凉,立秋转凉,直到此刻大家才深有体会。据说,莲花山主峰下有左右对称之九叠山峦,翠秀异常,远远望去就像九朵莲花蕊瓣,云蒸霞蔚,盛开于蓝天上,故称九华山,又称莲花山。
阵阵山风不时吹散了云雾,在海拔1337.3米的山顶360度无死角远眺,莲花山脉群山起伏,惠东县与海丰县尽收眼底。到了此处,毛泽东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几乎是脱口而出。只可惜,因为云层和雾气关系,大海依旧是在茫茫的远处无踪可寻。
穿过通平古道,路边甘泉沁人心脾
从莲花山下山时,采访组未按原路返回,而是行经通平古道。据悉,通平古道是旧时商道,新庵镇还没改成白盆珠镇的时候,这里的人们都是走这条路去海丰公平镇、莲花山镇赶集。那时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用自家的土特产、山货,去集市上卖钱,再买来一家老小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李东洋告诉记者,原先的商道,如今已是保护区的护林巡护道,每天来往最多的就是护林员。记者看到,古道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只有残存的石阶路和路边荒废的驿站还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古道两边,有很多茂密的竹林。穿越竹林,时不时凉风吹过,枝叶发出婆娑的声响,加上林中小鸟啼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别有一番体会。而沿途随处可享受手捧可饮的甘甜清泉,是记者此行最大的满足之一。
通平古道沿仙人河一路延伸,不时穿河而过,中间断桥依旧。仙人河蜿蜒如练,在山间徐徐流淌。不时有瀑布,挂于两山之间。采访组一行,顶着中午的烈日,一路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才到湘子桥。尽管是三条通往莲花山中相对好走的一条,可也绝非坦途。而保护区的护林员每天都要在这样的道路巡护,可见是有多辛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林业人不辞辛劳的守护,才有这满山的苍翠。
资源宝库拥有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莲花山作为粤东沿海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拥有粤东地区保存较好的一片天然次生阔叶林和珠三角第一大水库,是我国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库”。置身保护区内,记者的视线被浩渺湖水和满目苍翠填满,细细寻味,形色各异的各类动植物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硕大的自然科普园。
惠州异药花——— 首个以惠州命名的植物新物种
惠州异药花有何许魅力?记者踏上了寻觅之路。惠州异药花零散分布于保护区内,淹没于漫山遍野,数个小时的登山攀爬,记者终于在一棵树下寻得其踪迹。只见惠州异药花贴着长满细小青苔的湿润土地生长,叶片脉络清晰,可惜的是不见花的踪影。
本以为就此与之错过,不过辗转另一处山头,却在一处崖壁上惊喜发现。记者看到,十多株惠州异药花开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紫红色花朵,花朵有4片花瓣,芳菲吐蕊,气质淡雅。据悉,“惠州异药花”是全球首个以惠州命名的植物新物种。
毛柄马铃苣苔——— 仅在惠州有发现
新物种惠州异药花以“惠州”命名,而新物种“毛柄马铃苣苔”目前仅在惠州有发现。2012年,惠州市林科所工程师杨丽华等人在对保护区植物资源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未开花的苦苣苔科植物。该物种以其叶柄及花梗上显著的毛被特征命名为“毛柄马铃苣苔”。
记者看到,毛柄马铃苣苔植株莲座状,细长的花序轴将宽筒状的花朵撑在叶面之上,显得格外娇俏玲珑,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此新物种种群数量不多,且其对生长基质有严格的专性要求,目前仅在惠州有发现。
桫椤——— 植物界的大熊猫
在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还藏着一片极其珍贵的桫椤群。据悉,尽管惠州各大自然保护区均有桫椤分布,不过在位于莲花山嶂下有一棵桫椤,却是惠州最大的,堪称“惠州桫椤之王”。
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记者拨开枝叶繁茂错杂的丛林,躲开蛇行,伴着虫咬,爬上陡峭的山石,几个小时后,终于在深山一处目睹到这举世惊叹的植物芳颜。桫椤群中,最高的一棵桫椤约有3米高,青苔等植物依附树干而生,树干顶部,枝叶如一把伞般散开,细小的叶片整齐有序生长,枝叶宛若孔雀开屏般美丽。“保护区的桫椤,树龄最大的有约百年,可以说是惠州发现最大的一棵桫椤了。”工作人员说道。
中华秋沙鸭——— 鸟类界的大熊猫
“我们保护区有两个‘大熊猫’,一个是桫椤,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另一个就是中华秋沙鸭,被称为鸟类界的大熊猫。”保护区科研宣教科负责人李海滨告诉记者。其中,保护区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中华秋沙鸭,是目前我省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自2005年以来,保护区每年都监测到数量稳中有升 (约30只)的中华秋沙鸭群到此越冬,是目前记录到的该物种在我国的最南分布地和广东省最大种群数量分布地。
据悉,2010年,李海滨和同伴连续几天于清晨5时,在水库边的浅滩上搭迷彩帐篷“潜伏”。有一天,天蒙蒙亮时,他们趴在帐篷里,将相机镜头伸出帐篷外,惊喜地发现中华秋沙鸭距离他们越来越近,中华秋沙鸭肚子一片有鳞状纹,很是漂亮。当距离只有200多米时,他们赶紧按下相机快门,成功拍到了中华秋沙鸭的“写真照”。
为寻觅藏酋猴踪迹吃住在山林里一周
“上个月,我们通过保护区内安装的红外监测相机,又拍摄到了藏酋猴的红屁股。”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师杨磊高兴地说道。
杨磊是安徽人,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杨磊来到保护区,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告诉我,这里是藏酋猴的分布地,当地村民也反映听到过猴类叫声,我相信这里一定栖息着藏酋猴。”保护区管理处从2006年设立起就着力开展科研监测工作,杨磊时常深入山林,并第一个发现了藏酋猴的粪便。
为了寻找藏酋猴的踪迹,杨磊一年要上山五六次,在山上放苹果、香蕉等,希望能把藏酋猴“引诱”出来。2008年,杨磊与研究所人员,带着米、锅等用品爬上白马山,在山上搭帐篷,一住就是一星期。“在山里,我听到了藏酋猴的叫声。”杨磊执著地找寻。探寻的过程惊险万分,曾经在攀爬一处悬崖时,杨磊在身上绑着绳子,由于悬崖较为陡峭,杨磊的裤子都刮破了大半边。
2017年,保护区拍摄到猴科动物的照片和视频。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当时非常巧合,当天突然打雷下雨,藏酋猴或是被雷雨吓着,跑到山下,恰好被监测人员监测到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保护区内证实确有藏酋猴,杨磊的心情很激动。“这是对我们十多年来监测工作的肯定,藏酋猴分布在整个莲花山脉下,它们群居繁衍,目前预计有三群大约50只藏酋猴居住在这里,这也反映了保护区的生态越来越好。”
植物光合作用
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自然保护区常用法律法规
常用的法规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