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升初怪现状:禁杯赛家长学生更疯了
明年小升初,今年已经拼了。
“民校面谈招生”、“老三区取消推荐生”……,小升初新政像一枚枚炸弹,狠狠砸在家长们的心头上。“杯赛取消”?“公校电脑派位时间或会前移”?“民校开始‘圈人’”了?“参加培训机构杯赛有着数”?……各种小道消息逼得家长们全“疯了”。
“没追求,不入流”
晨晨的妈妈紧张得一塌糊涂。
昨天,寒风中,某培训机构的羊排赛(羊城小升初排位赛)火热开锣。考前两天,晨晨妈就睡不好。她梦见孩子考完试后,全家一起吃“烤羊排”,居然烤糊了。
这份紧张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孩子上一年级,拼音跟不上,数学跟不上。老师就常发短信,让她配合学校,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她没当回事儿。可四年前,小学二年级的晨晨回家哭诉,说考得太差了,不想上学了。她这才幡然悔悟,从银行辞职,当起全职伴读。
曦曦的爸爸“清醒”得更晚一些。
本科毕业的丁先生一直很淡定,认为吃好睡好长好玩好了,自然能学好。学习嘛,每科成绩达到85分,就能接受。
可上学期末家长会上,丁先生懵了。
老师说,想上好学校的,家长要开始准备了。好学校谁不想上?丁先生说自己立马举手,傻乎乎地问,要做什么准备呢?家长们立刻就笑了,老师也笑而不答。“我顿时石化了,不知所措。”
欣欣妈听女儿说,班上的学生都分成好几派了:“执信派”、“育才实验派”、“二中应元派”……。那些不加派的学生,都被暗地里称作“不入流”了。
有些“牛娃”确实厉害,不上培训班也考得好。家长刘女士说,同事的“牛娃”,在学校里上老师的“小灶”班,华杯赛脱颖而出,两年前就被点招进公办名校,没花一分钱,大家羡慕之余,只能让自己的孩子从四年级甚至更早的时间开始,多练习、多做题。晨晨妈相信,只要功夫深,一样可以跟“牛娃”们上一个班。
再苦,能读名校,也是值得的。
“任务更重了”
可今年,政策的“天”变了“脸”。
教育主管部门先三令五申,小升初不能进行选拔性考试,不能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今年公办外国语学校首次面谈招生,明年民办学校也将面谈招生。然后,教育部门又表示,小升初严禁与杯赛挂钩。为避嫌,今年不少杯赛取消了。明年起,越秀、荔湾、海珠等老三区将取消推荐生,所有学生同一批次派位。
“面谈”?怎么面谈?今年,11所公办外国语学校率先“吃螃蟹”,非议不少。“都是口头答题,英语自我介绍,口语问答基本都用不上。”家长孔女士满心忧虑,任务更重了。
面谈主观性较强,如何保证公平?某校负责人表示,学校还是要一把尺子来量度,只能选择客观题,有标准答案的,才比较能服众。
市教育局招生征求意见稿中,对明年民办学校面谈内容作出规定:为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可三所知名民校的负责人均表示,明年的事儿,一切待定。“没试过,看看别人怎么搞再定吧。”
“底子薄,起步晚”
着急的是家长。
没有体系,没有指导,没有教材,没有教纲,没有范围、没有标准、没有稳定的应试方式,没有任何公开信息来源,家长们如无头苍蝇。
陪孩子上课的丁先生看到家长们既神秘又兴奋紧张地讨论下载什么试卷、参加什么讲座、参观哪所学校等貌似“禁忌”似的话题,顿时来了兴趣。从来不用“Q Q”的他一口气加入了5个“Q Q”群组。“Q Q”群组里的头像就像永不熄灭的“路灯”一直闪啊闪的,从上班到睡觉前,永远都有家长在“坚守”,时不时互相打气,“我都开始有点神经衰弱了”。
一会儿一是知名中学的见面会;一会儿是某民校的函邀请,以往年后三四月的活动,前移了近半年。最为关键的是,家长们津津乐道的很多杯赛,丁先生从来都没听说过,一点头绪都没有,不知从何下手。知道得越多,他越后悔,觉得自己的孩子底子薄,起步晚。
“谁敢乱来”
各大课外教育辅导机构举办起各种比赛。
有机构负责人称,这一方面是调动补习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就是选拔尖子推荐给学校。
当然,“禁考令”下,谁敢乱来。民校负责人否认说,“我们从未与任何机构合作,如果家长因误信机构夸大宣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概不负责。”教育部门回应说:教育机构举办相关培训班的行为,广州市很明确不与招生挂钩。
可“政策的颁布是一码事,执行又是另一码事。”网友们一肚子火。家长们对培训机构是既爱又恨。据调查,六成家长认为应禁止课外培训机构涉足“小升初”,“分数都让培训机构给抬起来了。”过半家长认为给孩子造成了过重的课业负担。
组团参观某知名民校,以“联谊”的名义,有家长嘀咕:是否该准备简历呢?又有民校打出了明年招生公告……家长“Q Q”群里一次又一次地炸开了锅。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整合: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