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开展持续研究 再生稻全年亩产达1030公斤

10.12.2015  10:56

  要让粮食持续增产,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华中农业大学选择再生稻开展持续研究,取得了再生稻和前茬水稻全年亩产突破吨粮的好成绩,为我国粮食增产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收割完水稻,剩下的稻桩似乎没有用处,或者一把火烧掉,或者翻入地里沤肥。其实,稻桩还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再生。在头季水稻收割后,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和开花结实,可以再收获第二季,这种水稻被称为再生稻,亦称“一种两收”。这一模式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

  传统再生稻生产头季需要人力收割,费时费力,而头季采用机收由于碾压伤茬而影响再生芽的生长,再生季产量低。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2008年起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彭少兵博士和黄见良教授联合湖北省相关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并在黄冈市蕲春县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通过7年努力,已经创建了适于头季机收的“一种两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让再生稻为粮食生产再加力。专家组日前在黄冈市蕲春县对湖北省水稻“一种两收”技术体系进行验收,经现场测产,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大面积示范区亩均产量达到了103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