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华侨民宗委调研组到原光明华侨农场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光明新区同富裕工业区调研。记者_林琳_摄
广东侨网讯 “我们要将华侨农场改革经验带回去。”5月7日,省人大华侨民宗委主任戎铁文率调研组到光明新区调研,高度肯定深圳原光明华侨农场改革发展经验。
据了解,原光明华侨农场始建于1958年,是深圳市安置归难侨最集中的地区,现有归侨侨眷8000多人。2002年,深圳就实质性启动了原光明华侨农场“三融入”(即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华侨农场的改革树立了榜样。在市委市政府、市有关部门及光明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原光明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大大缩小了农场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提高了当地侨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原农场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怎么样?”“改制以后职工的医保、社保有没有受到影响?”调研现场,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了原光明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实地参观了光明新区同富裕工业区和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得知卫光生物制品是原光明华侨农场与武汉大学合作的高科技产业成果后,戎铁文说,从畜牧业的农场到高大上的生物制品产业,光明新区用事实展示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他指出,原光明华侨农场成功改革,与深圳市、原宝安区、光明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实践也证明,“三融入”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都是正确的,改革发展成果显著。下一步,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力求彻底解决华侨农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关注和解决困难归侨侨眷的工作、生活等困难,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省人大华侨民宗委副主任诸国祥、致公党省委副主委吴毅等参加调研,省侨办副巡视员李仲民,深圳市人大外事侨工委主任聂振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市侨办负责人马勇智,光明新区党工委委员、综合办主任周子友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