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华北第一古杜松群 最古树龄超400年(图)

22.11.2014  14:15

图为华北树龄最大的杜松。刘洋摄

图为在半山坡上生长的杜松群。刘洋摄

  中新网张家口11月22日电(谭地 刘洋)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尚义县生长着“华北第一古杜松群”,杜松生根在岩石缝中,最长树龄超400年。21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探访该片杜松群。

  在尚义县小蒜沟镇下乌拉哈达村南半阳坡处的石质山区上,笔直矗立的杜松群犹如一座座绿色宝塔。尚义县原林业局局长王忠告诉记者,杜松是我国北方稀有树种,树状呈尖塔形,属柏科刺柏属,温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常绿乔木树种,不易人工种植。该片杜松群为天然杜松林,面积约1.3公顷。有大树483株,平均树龄100年以上。

  王忠介绍,尚义杜松群被林业专家载入《河北省志·林业志》、《河北古树志》和《张家口古树奇观》,且被认定为河北唯一的古杜松群,堪称“华北第一古杜松群”,2006年,张家口市林业局将尚义杜松群列为张家口市特级保护古树。其中树龄在400年以上的有两株,最大的一株杜松高13米,树围240厘米,粗大的树根犹如从中间被劈开一样,但顶部依然绿意盎然。树龄超过200年的有11株,平均树高5.5米。

  下乌拉哈达村一位王姓村民在这里生活了63年,他告诉记者,杜松和其他松类不同,没有松果,只有特别细小的松子,人为栽种难以成活。而这片天然杜松群,相传是候鸟吃了杜松籽,途经此地,松籽随粪便落入石缝中而生存下来,最初只有一棵,天然繁殖,历经数代,形成杜松群,因此大家将杜松看作是生生不息的“风水树”。

  该村民介绍,这些树的年龄比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时间还久,而且一年四季常青,在岩石缝中经历风吹雨打都还屹立不倒,是村子图腾一样的存在。

  小蒜沟镇党委书记通文学介绍,村民对杜松充满尊敬,每代人都自觉守护杜松,不去动那里的一草一木,环境免于人为破坏,古树得以繁衍。同时镇里的一系列禁牧防火措施,以及有关专家对古树进行研究考察,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杜松的保护意识,最终形成奇观古杜松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