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桃李】袁玉宇:华园将“创业基因”植入我的生命

28.10.2014  13:09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挑战,挖掘自己的潜力”,华园广袤的天地为袁玉宇挑战自我提供了无限种可能,面试学生会、参加“挑战杯”,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去广播台应聘主播,在五山的天桥上摆地摊体验生活……在不断的尝试中,袁玉宇不断地对自己发起挑战,在不断的挑战中,他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
  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听歌喜欢用随身听,但是一盘专辑里往往中意的歌曲就那么一两首,因为想听自己喜欢的歌需要去买一大堆光盘,对大学生来说这笔开销可不小。“能不能做一盘CD都是自己喜欢的歌呢”,袁玉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他借助那时校园网速度快的优势下载了大量流行歌曲,并制作了厚厚一本歌曲目录,他还动员舍友参与到这个业务中,一起发传单做宣传。这种量身定做“劲歌金曲”式的CD不但可以收录所有自己喜爱的歌曲,而且由于价格便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初生牛犊不怕虎”,袁玉宇“无所畏惧”的尝试贯穿了整个大学四年,一些有益的尝试甚至成为后来创办公司的起点。注入“创业基因”的袁玉宇,心中的那个“创业梦”已经开始萌芽。

 

毅然回国  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本科毕业后,袁玉宇选择了出国深造,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获得美国Clemson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安进生物科技公司、美国宇航局肯尼迪太空中心、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等世界顶尖的生物技术公司或国家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及合作研究。
  旅美期间,袁玉宇与其创业团队在再生医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前沿研究,引起了包括美国有线电视(CNN)、哥伦比亚电视台(CBS)、《Science》杂志等媒体的近百次跟踪报道;而团队开创的器官打印技术更被美国著名的《商业2.0》杂志评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六大技术之一”。

 
  袁玉宇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恰恰在这时,袁玉宇却出人意外地选择了回国创业。“美国是我提升的过程而不是我选择的生活。”袁玉宇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华人面前总有一层“透明的天花板”,虽然可能逐步担任技术高管,却很难真正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更别说自主创业。“我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道路是什么样的,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不符合我的性格。”袁玉宇将其比作一场足球比赛,如果事先知道了结局,那过程则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怀揣着创业的梦想,袁玉宇回到中国,回到故乡广州。
  对袁玉宇而言,回国不但意味着机会——国内的创业空间是巨大的,也意味着责任——自己带回的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能够造福大众。
  中国的再生医学产业还是起步期,袁玉宇表示,如果能够实现国产化,将为普通老百姓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比如,一只心血管支架的进口价原来一直维持在六七万元左右,国产化后价格逐渐下降到一两万元。
  “我希望做出的产品,是技术领域内全球最好的产品,也是市场上最成功的产品,我也希望能为中国自己的的民族产业贡献一份力量”,谈到愿景时,袁玉宇充满信心。

 

坚持创新  寂寞中收获无限可能


  2008年底,袁玉宇带领团队回国创办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技术平台,研制出能诱导自体再生的人工组织和器官,对患者因疾病或创伤而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替代及再生。
  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袁玉宇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困难。“为了省钱,即使要出去吃饭,也都是在城中村的小饭馆里解决,请客也不敢超过100元。”那时的收入仅仅够解决温饱,常人很难想象没有盈利的时间里袁玉宇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靠着对创新的坚持,袁玉宇和他的创业团队忍受住了寂寞。整整三年时间,他们专注于研发,埋头于实验室,没有卖出过一件产品,没有想过赚一分钱。然而,他们却在寂寞中收获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迈普开发的第一个再生型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睿膜”,已经成功进入欧洲、美洲高端市场,这也是中国首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生物3D打印产品。目前,迈普公司已在美国、德国分别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多个系列产品将陆续推出全球市场,有望成为这一医疗领域的全球领先品牌。
  在未来5年内,袁玉宇还将带领公司团队在已有的产业化基础上,积极开发疝气、女性盆底修复、皮肤、神经导管、血管、骨、软骨、韧带等十多种人体组织,并计划开发肝、肾等更为复杂、先进的人工器官,逐步形成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加工技术产业群,并保持该系列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以解决临床的迫切需求。

 

 
  袁玉宇(左三)获得“广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情系华园  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说以前做科研他是个“专家”,那现在的袁玉宇就是个“杂家”。创业与科研不同,科研可以是一个人潜心向学,做“一个人的英雄”,而创业则需要团队,需要资源。
  习惯了做科研的袁玉宇刚开始并不擅长与别人沟通,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的他略感吃力。当遇到挫折内心难以排遣时,袁玉宇总会想起母校。小说里彼得•潘的“永无乡”是一个可以保持年轻纯洁的地方,华园就是袁玉宇的“永无乡”,“回到熟悉的校园,我能感受那种单纯的气息,平静的氛围”,穿起T恤、牛仔裤,背上书包,袁玉宇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摸样,“在图书馆里安静地坐坐,也许就会思考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企业需要什么,袁玉宇就去学什么,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课程,还是医疗器械销售的培训。袁玉宇家里有一间书房,公司里也有一个图书角,利用空闲,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抓住每分每秒为自己充电。“自助者天助”,因为对理想的坚持,袁玉宇在不断的进步中获得了前行的动力。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我感悟”,心系母校的袁玉宇现在经常回华园讲座,“个人的经历是可以共享但不能照搬的”,他希望这样的交流分享,能让师弟师妹们收获不同的感悟,找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他而言,选择正确的方向远比盲目的努力更为重要。在坚持梦想的人面前,挫折不过是航行路上的一朵朵小浪花。


  想创业容易,创业成功不易。只有在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厚积而薄发”,“厚德尚学,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也许道出了华工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的摇篮”的玄机。袁玉宇的“创业梦”已经开花结果,在华园,“创业基因”还在千千万万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身上不断地繁殖……

 

华园桃李》第3期团队
文    字:许颖
图    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    审:柯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