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记者眼】清明,我们这样度过
【编者按】2008年,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但是,大家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么?清明节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华南理工大学的学子们除了尊重民俗祭扫祖先之外,还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义务服务社会等,深刻践行中华民族这一古老节气的传统意义。本期记者眼,我们话说清明,走进华园学子度过的难忘而富有意义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然而在人人网的一项调查中,近千名受访高校学生,虽大部分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日期,但几乎没人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清明节是由清明节和寒食节两个不同的节日合并而成。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用于指导农耕,而寒食节则旨在扫墓和缅怀亲人,由于两者日子相近,人们便将其合二为一。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别名踏青节、三月节,寓意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然而,清明节总是要有雨来营造一种氛围的,清明节前连续几天的大雨,正应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可以荡涤尘埃,可以滋润万物,雨后的世界一派生机盎然。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曾流亡出走,臣子介子推忠心耿耿,从腿上割肉烤熟给饥饿的重耳吃。晋文公执政后封赏臣子,却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其叫屈,晋文公愧而去请,介子推不去,背着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其相见,最后介子推死于火中并留下前文血诗。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之日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在有些寒冷的春天,为防止冷餐伤身,因此有了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斗鸡等野外健身的民俗活动。人们清明祭祖扫墓,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对两千多年前一位忠君爱国的义士的纪念与敬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为祖国、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发动起义,但起义失败,林觉民、喻培伦等86人(一说100多人)殉难,其中72人的遗骸由同盟会会员潘达微等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比喻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孙中山亲笔题词“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在办学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5日,清明节当天,软件学院组织80多名学子来到黄花岗烈士陵园,向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献上花圈,并致以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从2006年开始,每年软件学院的学生们都会到黄花岗烈士陵园扫墓,他们的活动也曾被中央电视台和广州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我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决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道义,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勤勉自励,奋发有为,为共筑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烈士墓前,他们的誓言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今年又时值广州“文总”六烈士牺牲80周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也来到位于银河公墓墓园内的六烈士墓前举行祭奠仪式。1933年春至1934年初,广州左翼文化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1934年1月28日,广州文总社联部分成员在散发革命传单时被抓,同年8月1日,广州文总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等6人被残酷杀害,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
其实,早在3月29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就在广州“文总”六烈士墓前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学校团委和电力学院组织200多名学生前去扫墓。尽管当天一场暴雨突袭,但学生们依然撑着伞,抬着花圈,来到烈士墓前,深情缅怀烈士。
“竹林发出呼啸,在叙述你的事迹;松林滚动波涛,在赞颂你的精神……”他们集体默哀,并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在烈士墓前》。
赖寅倣烈士的儿子、已经80多岁的赖挺骧老人专程从清远赶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大学生们讲述六位烈士的英勇事迹。看着年轻人们朗诵诗歌,他备感欣慰:“孩子们来到这里,说明他们不忘历史,我想,烈士的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告慰。”
同学们还参观了墓园内的烈士纪念馆。听烈士后人的讲述,再加上纪念馆内图文和实物的呈现,同学们都受到很大触动,就连表示如果学校不组织可能就不会来的周同学也改变了此前的想法,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他们当年也是大学生,却能做出为国牺牲的壮举;我生活在和平时代,每天却只关心自己开不开心。”
虽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回家或者去旅行,但电力学院的梁同学认为扫墓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必要做的事”。
清明节期间,在与银河公墓相隔一条马路的银河园内,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也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要清洁祭台、疏导扫墓人群、维持现场秩序并向市民倡导文明拜祭理念……工作虽不复杂,却很辛苦。
志愿者告诉记者,早上六点钟,他们就从大学城校区出发搭地铁往这边赶了。在服务大厅工作的志愿者除了吃饭时间外,全天都要在门口站立着为前来扫墓的人民提供咨询服务。而在香火缭绕的拜祭区里,身穿黄马甲和校服的志愿者们拿着笤帚和簸箕,来回穿梭,不时清理着祭台和地上的垃圾。尽管被烟熏的咳嗽、流泪,但没有一个同学退缩。
除了整个清明假期,在接下来两周的周六日,他们也会在这里提供志愿服务。在“做一点好事”的执着和感召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清明义工项目也从当初一个简单的想法成长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志愿者服务领域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自1988年开始,清明义工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经过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文化沉淀,活动受到了更多广州市民的关注,社会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也推动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
慎终追远,拜祭先人是清明节的悠久传统;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无论是扫墓活动,还是清明义工,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同学们都会做而且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相信,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走下去。就像软件学院同学们在誓词中所言,华园学子将争做“先进的传播者、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第28期】(图/梁启华 臧江江 文/臧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