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记者眼】石牌坊演义

07.11.2014  21:58


  【编者按】11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将迎来她62岁的生日,这所身处南粤大地的高等学府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始终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校庆之际,我们抚今追昔,于校园的历史建筑中寻味人文。
  位于五山的石牌坊,曾是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处,也成为一代代华南理工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词人杨君赋诗曰“一坊巍立石牌村,廿万儿郎入此门。数载熏陶成大器,风云际会校风存。”历经八十余载,石牌坊不单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纪念景观,作为五山高校文化区历史变迁与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在世事风雨的演进中,无言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故事……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集中体现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极具特色的门洞式建筑。古之牌坊以砖、木、石等筑砌,额刻题字,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1952年校界上的南门、西门有两座石牌坊,起着入口标志、行进导向、点缀景观的作用。白驹过隙间,学校的石牌坊不仅仅是一座标示性建筑物,更加记录了许多动人而曲折的故事。


第一回 牌坊巍立石牌村 中西结合民国风
——读懂牌坊建筑之美

  

 

  华南理工大学石牌坊共有两座,其中的南门石牌坊,位于五山路立交与广园东路交界处附近,原为石牌校区正门,因其坐北朝南,故又称“南门”。上述路段在中大石牌办学时期称“粤汉南路”与“广东路”,为1934年修筑的先烈路至石牌校区石牌坊、没铺筑磨耗层的简易沙土石牌公路末段。石牌非因有石牌坊而得名,早在明清时期,当地即有石牌地名之谓。
  石牌坊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广州源记成建筑公司承建,工程签约于1934年10月19日,随后动工, 同年11月11日补行奠基礼,次年10月竣工,投资4.9万元大洋。

 

 

 


  1936年12月12日校方又与源记成续约,由其在中门梁柱上方加镶嵌铜质衔环狮头、旗杆及插座,用以增威。
  该牌坊以钢筋混凝土作骨架、12根冲天方柱列双行形式,而有别于如北京地区古牌楼单挑冲天立柱为多那样的传统。 但其又保留了如云板、雀替、夹杆石、靠背石以及抱鼓等许多传统形式。牌坊最高处为36英尺(约合11.0米),宽83英尺(约合25.3米),莲瓣饰柱顶,6寸厚香港白花岗岩石作柱面;云板、雀替等构件均以香港白石打制。
  西门牌坊,分3门坐东朝西,位于东莞庄路与粤垦路(中大石牌办学时期称“长江西路”与“昆仑南路”)交界处。建筑设计师为谁,至今史料阙如。它由华侨林仕椿、区国良两人捐资建造,始建于1934年11月11日,次年同月同日竣工。
  4柱3间的单挑冲天柱式样,用料同南门坊,但牌楼体量不及后者一半。它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有些变动:两端柱似呼啸冲天而立,中柱似隐身安然沉头而去,借此形成视觉的反差。


第二回 浮云名禄且不论 兴办教育勒姓名
——奠基石上都是些什么人

  
  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老建筑中,我们通常在奠基石上看到一些陌生的名字,石牌坊也不例外,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牌坊所立奠基石镌刻的9人名字里,有以胡汉民为首的的国民党元老派人物萧佛成、邓泽如、邹鲁、林云陔,有以陈济棠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人物林翼中、区芳浦等。以上都为1932年由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出面改组、任命的新一届中大校董会成员。此外有教育家许崇清。

 


  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广州番禺人。南洋华侨,国民党元老。曾协助孙中山筹备改组国民党。孙去世后,反对同中共合作政策,成为国民党右派首领。1934年其在中共所提出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上签名,表达赞成抗日的态度。胡曾任广东省省长、国府外长、国府主席、立法院长、中常委主席兼军委常委等职。
  萧佛成(1862-1939),字铁桥,福建人,旅泰侨商。历任泰华暹新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旅泰国民党支部长、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党部海外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府侨委常委、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委委员、西南政委会常委。
  邓泽如(1869-1934),广东新会县人,南洋华侨。经营锡矿、橡胶致富。国民党右派人物。1907年加入同盟会,为分会长。积极支持钦廉、广州新军、三二九及武昌等几次起义。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洋各埠筹款委员长。陈炯明叛变后在港筹款讨逆。曾先后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建设部部长、财长、中央银行董事、临时中央执委、西南政委会常委、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邹鲁(1885-1954),字海滨。曾两度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前后10年,对该校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邹乃1925年国民党内顽固右派势力西山会议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任国民党首届中央执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财厅厅长。1937年全民抗战后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常委、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等职,成为蒋介石高级政治幕僚。1949年赴台湾。
  林云陔(1881-1948),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1923年起,先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秘书兼土地登记局局长、金库部长兼广西银行行长、广东省高审厅厅长、高检院检察长、广州市市长兼财政部次长、省民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省财厅厅长、粤省省府主席,1936年后任国民政府审计部部长、审计长等职迄病逝。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出生于广东防城港(今广西防城港),汉族客家人,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林部部长。在他总揽广东党政军大权期间,先后创办了勷勤大学、中山图书馆、广州音乐学院、广州国医学院及数十所省立、县立师范学校,异地重建占地面积万亩的国立中山大学。有南天王之称。
  林翼中(1887-1984),字翼中,广西合浦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任肇庆市政局局长、广州特别市党部改组委员兼组织部长。
  区芳浦(1891-1951),广东南海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军,曾任陈济棠军中政治部少将、中将主任兼梧州市市长、西南政委会常委、广东省财厅厅长兼财政部广东财政特派员、国民政府农林部高等顾问兼总务司长等职。1949年春再任粤省财厅厅长,1951年病逝。
  许崇清(1888-1969),字志澄,广州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1923年加入国民党后,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候补监委,参与改组国民党,后任省府委员、省临时主席等职。解放前两度出任中大校长。解放后复任中大校长,并任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第三回 江南金屋欲藏娇 犹是黉门梦里人
——关于石牌坊的乔迁之议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在历史上有亲缘关系。三家分晋之后,南门牌坊作为原国立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重要校园景观。而就其归属问题,也曾有过拆迁之议。
  2000年11月初,中大有学人情寄该牌坊,在南方都市报上建言,称须将牌坊迁入自己的校园。华南理工大学陈国坚老师则投书该报,认为:“牌楼非某一校独有物。它是属于石牌五山高校文化区的,也是属于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市的。与其将它偏置海珠一隅,孤芳自赏,不如仍如前安坐原址,使其遗芳四邻,惠泽八方。如此,周邻院校将乐于称道。

 


  最终,中大另起炉灶,在2001年11月参照华南理工所存南门牌坊建筑图纸,以1:2的比例放大复制,筑石坊于其校南校园逸仙路尽头处。
  2002年年初,华南理工拟于市政府改造学校南门一带马路之际,将南牌坊迁移至校南门正前方百米之外,使其不再被路过的一些交通工具所冲撞,借此焕发它在五山立交桥建造后被冷落的光彩。此议获市多个相关部门的认可及友邻院校的理解与支持。但终因一系列变故,错过了动迁的有利时机而暂罢。

 


  围绕石牌坊的“三校演义”中,华南农业大学也有举措。2009年11月,主校门牌坊作为其百年校庆重点工程竣工验收。据《华南农业大学校门牌坊设计》一文介绍:该牌坊比老中大牌坊体量增大一倍多,“设计师有比较专业的传统建筑修养,对老中大南门牌坊研究透彻。”该牌坊外形神似南门牌坊,不同之处在于增添了绿色琉璃屋面的设计。


第四回 鼎革之际换门楣 世纪过半谋正名
——关于恢复原名的逻辑之争


  

  

  南门牌坊共分5门,中间宽约8米,东西侧各两边厢分别宽约5米和4米。南额“国立中山大学”,北额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均由时任校长邹鲁所书。
  广州解放之后,南额校名在20世纪50年代被毛体“为人民服务”5字覆盖。曾经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1954年入学的刘正义老师回忆说,感觉他们入学时候,牌坊显示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修改时间可能早于1954年。不过从书写顺序来看,应当在1955年文字排布改革之后。最迟不会晚于1958年,在他所在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50周年纪念册上,毕业照片上显示的都是“为人民服务”。

 


  李伯天老师是老地下党员、1947年受命从清华大学南下潜伏在国立中山大学,参与了中大的接收和华工的组建,并参与校务管理。他说,当时牌坊建成尚不足20年,学校更多是从实际功能而非文物价值出发考虑问题。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大迁走,再保留原名就容易误导群众。再考虑到一门两校的状况,也不适宜再把各自校名置于其上。
  伟岸的南门石牌坊在五山立交桥于1998建成之前,曾为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处,为当时人们心目中华南理工一重要标志。2013年年底,市政府修葺南门、西门石牌坊,南门牌坊恢复到60年前旧貌。近60年时间里,南门牌坊已经成为华工校友的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对于新牌坊,师生们观点各异。土木交通学院李同学表示,存在这么多年的东西悄无声息地不见,老校友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刘正义也表示,从文物的观点可以理解,但从校友的感情出发,维持“为人民服务”会更好。
  校史专家陈国坚对于修缮提出异议:“我反对现在这种‘描红'的错误做法,因为它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感,倘若恢复原有字体与石头一样的颜色,则比较合理。”他推测,原来的字色是蓝色。
  对于文物价值,文保部门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作出修缮决定?对此,记者相继采访了广州市文广新局、天河区文广新分局,最终天河区博物馆的李馆长解释道:“2012年媒体和中大的老师相继反映,广州市就批了一些经费做维修保养,随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貌。


  

华园记者眼》第41期团队
文      字:祝和平 陈国坚
图      片:许  颖(部分图片来自资料图片及网络图片)
美      工:许  颖
编      辑:周  玉 祝和平
协作单位:高等教育研究所陈国坚老师提供史料支持
编      审:孙宏志
总 策 划:王丹平

 

华工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工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工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中心 871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