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再创东莞发展新奇迹

12.06.2015  18:52

■近日,徐建华接受《小康》杂志专访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以来,各地掀起了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东莞,如何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以贯彻“四个全面”为契机加快发展?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接受《小康》杂志专访,围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具体就新形势下东莞的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镇域经济发展、依法治市、如何配合“一带一路”大战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阐述。 

谈经济新常态

三大举措主动

适应经济新常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莞作为先行一步的地区,面临经济总量大、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等内外环境,如何适应新常态,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工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此,徐建华坦言,东莞对外开放早、改革起步早、经济发展快,与此相应碰到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比较早,新常态在东莞市的表现具有先导性、典型性。随着发展进入新常态,东莞市既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与全国一样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着先行优势有所弱化、人口红利逐步消减、资源要素日益趋紧等个性问题。

“如果应对得好,东莞经济将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的新轨道;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掉入‘城市发展陷阱’”,徐建华表示,东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辩证认识经济运行的起伏、增长速度的快慢、结构调整的进退、综合改革的得失,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依靠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依靠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真正使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

一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以“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三年内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开展技术改造。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突破上走在前列。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机制、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建设等领域,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改革、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改革在激发市场活力、扩大社会投资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在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上走在前列。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外经贸稳定增长,争创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先行优势。大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和集聚区。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力办好海博会,积极探索参与沿线港口城市联盟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园区,深化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成员国的经贸文化合作。主动对接融入广东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深化莞港澳、莞台合作。

谈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号文件”专指

制造业升级转型

制造业是东莞的优势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东莞推行的“机器换人”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东莞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何新举措,新成效?

徐建华指出,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腾飞之源,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东莞市在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撑。

他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两手抓,通过推动“三重”项目建设、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换芯换线、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徐建华强调,今年,东莞市以市政府一号文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提出将坚定制造业强市方向,把“东莞制造2025”作为新常态下争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来抓,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东莞制造的硬实力和影响力,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

为推动“东莞制造2025”战略落实,东莞市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主要包括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全力推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以融资租赁助推新一轮技术改造,有序推进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等。

二是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从纯生产制造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经营延伸。主要包括全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城市,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是实施创新制造工程,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主要包括加快大学创新城建设,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促进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构建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体系,加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开展发明专利提升计划,强化基础制造攻关等。

四是实施优质制造工程,让质量因子渗透到产品制造服务全链条。

五是实施集群制造工程,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群体。

六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实现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主要包括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构建制造企业节能减排激励和管理新机制,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适应产品更新频率加快的趋势,发展再制造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