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再赞广州
随着广州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力度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广州声音在国际社会上引起的共鸣也越来越强烈。美国《华尔街日报》继前日用两个整版报道广州的高质量发展之后,24日再次用整版的篇幅、以《正在崛起的国际商贸中心》(China’s Rising Hub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为题报道了广州作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在国际化、创新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新努力。
报道认为,作为拥有两倍于纽约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广州的开放之举在全球经济变革中掀起了不小的浪潮。
开放政策:影响已远超国内企业的范畴
《华尔街日报》用“硕果累累的一年”来评价广州在去年一年取得的成绩。
该报报道指出,随着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适应,广州的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发展理念出台,创业创新势头强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税制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这些积极的发展举措,广州这个中国南方的千年商都更具经济活力与韧性。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报道用一系列数据概括了广州去年的“成绩单”:GDP突破人民币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1.9%和10%。总体而言,2017年区域财政收入5947亿元,同比增长14%。
“广州开放政策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内企业的范畴。”报道认为,多年来,具有远见的外资企业早已从广州友好的商业环境中受益,并充分利用营商环境以及广州在各个领域的地理优势和产业成果。广州已经成为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先行者。“仅去年一年,广州就实施了124项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取得新进展。2017年,广州进出口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3%”。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广州在2018年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经济枢纽城市,广州致力于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满足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进行业务扩张的迫切需求。”《华尔街日报》高度肯定了广州多年来致力于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努力。
发展路径:创新驱动、引领科技发展
《华尔街日报》还对广州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报道介绍,广州的城市枢纽功能不断增强,长远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巩固了广州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随着这些举措,广州正加速发展,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广州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三位。2017年上半年,34个国际航运枢纽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新增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8条,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8%。此外,35个国际航空枢纽项目完成投资103.5亿元,新增国际航线13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0.8%。同时,铁路枢纽规划和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新开通地铁线路4条、总运营里程近400公里,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是引领科技发展。报道认为,除了基础设施和交通蓬勃发展外,广州还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广州已有800多万平方米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去年一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总数达到8700多家。截至2017年3月底,广州796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一、二月份,这些企业就实现产值1099亿元,同比增长9.9%。
另外,去年成立科技创新型企业4万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
此外,广州还实施了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扎实推进人才管理及人才招聘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广州发展。广州企业能够从此找到宝贵的人才,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