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谱写生命的华美乐章——记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日子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在音乐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周良摄)
当年救济冼星海的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女儿拜卡达莫娃在音乐会上回忆当年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岁月。(新华社记者周良摄)
新华网阿拉木图6月22日电 (记者周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由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回荡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厅,将人们带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由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举办的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音乐会22日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阿拉木图举行。中哈两国各界人士齐聚这里,缅怀这位在阿拉木图度过生命最后岁月的中国作曲家。
阿拉木图,这个让冼星海饱受苦难的城市,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又给了他无比的温暖和无穷的创造灵感,让他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为中哈两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4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冼星海从延安前往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影片制作陷入停顿,冼星海取道蒙古国回国受阻。1942年底冼星海又辗转到了阿拉木图,打算从那里回国,但也未果。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一次音乐会上见到无家可归的冼星海,毅然决定收留他。虽然拜卡达莫夫全家8口人挤在一室一厨的小屋子里,但仍给冼星海提供栖身之地。当时苏联正搞肃反运动,当地房管科认为冼星海来历不明,企图以敌人的身份将他从拜卡达莫夫家里赶出去,但未能得逞。
当时苏联生活比较困难,拜卡达莫夫一家能领到的食物非常少,但全家仍把冼星海当自己人,和他分享有限的食物。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回忆说,冼星海为人谦和,经常给她吹口琴,拉小提琴。冼星海不忍心连累拜卡达莫夫一家,将随身携带的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为了购买食物,他甚至变卖了被子和视之为生命的音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