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红利助东莞企业加速腾飞
中泰模具成为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重要参与者(资料图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如火的6月,在东莞横沥镇的中泰模具车间内,工人们以往挥汗如雨的场景却再也不见。洗床、磨床、3D设计加工、换刀……一切工序在编程后由机器高效完成。
这是中泰模具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华中科大及国内多家设备制造厂家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攻关的“热成型”生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全自动“热成型”生产线。“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将产品成本降到进口的一半。” 该公司总经理姚小春兴奋地说。
中泰模具近年来的发展路径,正是东莞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分享专业镇协同创新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市专业镇创新服务机构达521个,同比增长29.3%。其中,由专业镇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平台有12个,在资源引进、行业服务、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结出了累累果实。
随着协同创新服务机构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凸显,专业镇协同创新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效应也加速显现。近3年来,全市专业镇科技投入从41.66亿元增长到104.87亿元,高企数量从387家增长到769家,高企总产值从1060.7亿元增长到2241.9元,发明专利授权量从758件增长到2105件。专业镇协同创新俨然已成为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助企业创新
创新服务平台成“及时雨”
对于东莞大量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加工制造企业而言,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的大量涌现,无疑让他们看到了转型发展的契机。尤其在资源引进和技术攻关方面,各大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发挥的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功能,解决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燃眉之急。
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模具制造企业。5年前,中泰模具就开始谋划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然而,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子一开始并不好走,中泰模具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屡遭挫折。
此时,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了中泰模具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仅“热成型”生产线这一项目,就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可降低车身覆盖件的重量2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正式投产后,也成为了公司新利润增长点。
无独有偶。横沥镇另一家企业——擎洲光电同样借助协同创新中心的带动走上了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该公司通过协同创新中心,与同济大学签约共建智能生物光电研究院,将通过跨界科技应用创新,用20年的时间完成100个智能生物光电项目的孵化,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专业领先、资源密集、规模化、产业化、资本化的智能生物光电应用运营及众创平台。“这是我们公司未来20年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该公司总经理方静这样表示。
桥头镇的东莞市汇林包装有限公司则通过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破解了技术难题。作为桥头镇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子中心之一,材料应用研发中心致力于对环保包装产业的前沿课题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到目前,汇林公司依托该中心成功解决了纸浆模塑行业长期难以解决的色差不均、防水不佳、掉粉、掉屑等质量控制问题,并组织对《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国标BB/T0045-2007)进行修编,现已提交了修订申请。
实际上,专业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不断涌现,大大提升了专业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不断加速。比如,寮步镇的新泽谷机械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从5年前一个年产值不到300万元、无任何专利产品的企业,迅速成长为年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东莞上市后备企业。记者了解到,寮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至今已成功为新泽谷机械、科隆威等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服务。
另一方面,专业镇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人才匮乏的制约。针对这一“痛点”,东莞各专业镇有的放矢,通过建立培训基地,解决产业中高级人才短缺的问题,专业镇培养了一批研发人才、工程实践人才、高端设计人员及一线产业工人等专业性人才,更汇集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优质人才资源及行业顶尖专家,整体提升了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档次。譬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东莞职教城合作开设4个模具专业“冠名班”,先后举办7期“模具师傅培训班”,累计培养近千名本地户籍模具人才;桥头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东莞包装学院,为多家包装企业培训人才2000多人,引荐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1500多人。
促产业转型
专业镇集群发展再提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走上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东莞专业镇产业的转型升级随之不断加速,一张以点带面的转型升级创新网络正逐步形成。
在作为“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和“中国模具制造名镇”的横沥,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让该镇迎来了“增长稳定、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发展新局面。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横沥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GDP增速2014年位居全市第1,2015年全市第2。同时,全镇模具企业从2012年363家增加到现在的1142家,集群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横沥镇每平方米土地GDP产出226元,比2012年增长41.3%。
在桥头,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打造在推动环保包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全镇的创新能力。截至2015年底,桥头已推动14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全镇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2个。另一方面,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桥头专利申请量646件,专利授权476件,同比分别增长23.75%和17.5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3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0%。
清溪镇也步入了协同创新发展的“快车道”。据了解,清溪镇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家,近三年来增长了3.3倍;“十二五”以来累计专利申请3605件、专利授权2820件,较“十一五”大幅提升。此外,清溪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出口免检商品1件。
在专业镇和专业镇创新平台集群发展的大潮下,全市专业镇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也开始显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专业镇拥有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5家,同比增长13.2%,有力地推动形成了新的 经济 增长点;2015年专业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2389件和23274件,同比分别增长42.5%和3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11%提高至2015年的27.5%。
企业故事
1、中泰模具:靠协同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国内第一条全自动“热成型”生产线的投产,不仅意味着中泰模具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标志着中泰模具在参与专业镇协同创新的道路上开始收获成果。
正是依托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泰模具与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携手,方能攻坚克难完成这项技术的研发。而在该公司总经理姚小春的眼里,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阵“及时雨”。
合作成果提振信心
中泰模具是一家大型汽车模具及零配件制造企业,2011年前后该公司致力于走技术创新之路,却在寻求科研院所合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彼时,恰逢横沥开始整合国内众多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泰模具正是该中心重要建设参与者,也成为受益者。
经过横沥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中泰模具很快便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多所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例如,被列为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的“工业转型升级强基示范工程”,就是与华中科大、上海交大、华南理工合作。尽管投入花费1.9亿研发费用,但得到了国家财政近4000万的资助,项目完成后,更可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年。
联手攻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热成型”生产线,是中泰模具协同创新道路上令人瞩目的成果之一。据悉,热成型技术目前在欧美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效减轻车重、提高碰撞性能和降低车身成本的技术,但这一技术国内企业并没有掌握。
鉴于此,中泰模具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华中科大等紧密合作,并联合国内多家设备制造厂家,产学研结合攻关这一项目。2014年8月,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高性能全自动化热成型生产线竣工;2015年4月,该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始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厂家供货,成为公司新利润增长点。目前该公司已全面掌握热成型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内热成型零部件只能靠进口的局面。
目前,中泰模具已成为“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东莞上市后备企业。公司还计划,三年内至少再建3条热成型生产线,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虎门电商产业园:协同创新让小微企业“搭快车”
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演示电子试衣设备(资料图 杨泽彬 摄)
在位于虎门寨的虎门电商产业园里,东莞腾英服装有限公司近日“火了一把”:作为本土创新孵化成果登上央视了!凭啥?因为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只有两个成员、办公场地20多平方米的小公司,就扩张至员工几十人、办公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两年时间,业绩增长几倍甚至十多倍,这在虎门电商产业园里屡见不鲜。依靠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资源,以及园区引进打造的40多个平台机构的专业服务,该园区与入驻企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快速成长着。
打造平台共享创新资源
2012年,虎门镇着手建设“东莞市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十大创新平台。虎门电商产业园,正是该中心的创新平台之一。
2014年6月,虎门电商产业园开园,它由旧工业区创意改造而成,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电商产业园负责人王伟称,短短两年,园区入驻企业就多达380多家。入驻虎门电商产业园的商家,可以非常方便地共享该镇协同创新中心的所有资源,包括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中纺联检测中心、新丝路时尚发布中心等数个大型平台。
不仅如此,该园区还在针对行业痛点和企业共性需求,不断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更多的小型服务平台出现。事实上,园区已汇聚各类平台机构达40多家,包括平台电商、人才培育、物流快递、 金融 、工商税务、产品检测、品牌推广等。
呵护生态孵化创新种子
“电商产业园最重要的是服务,要一站式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自然就需要一个支持创新创业的孵化链条。”王伟称。为此,该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加深合作。例如,引入东华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院校资源,成立“电商研究基地”、“电子标签应用研究基地”等等。
这些资源、服务,对初创型小微企业来说就是及时雨。东莞市丝维敏服饰有限公司就是雨水下的一颗小种子。在入驻该园区孵化器时,该团队只有三个成员。借助园区众多平台,该公司“丝维敏”品牌知名度迅速上升,全国各地代理商纷纷签约,短短几个月时间,从原先的10 多家上升至60多家,年营业额升至600多万元,成为今年央视报道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
对话专家
东莞理工学院珠三角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莫安达:
专业镇的优势要体现在创新上
东莞日报 :目前,东莞有30个镇街共获评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达34个。像横沥等专业镇,在产业的协同创新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怎么看东莞专业镇的协同创新?
莫安达:不论从产业规模、产出,还是企业研发、协同创新等角度,东莞专业镇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换一个说法,专业镇其实就是一个特色的产业集群,是东莞产业的一大特色,专业性强,密集度高。东莞专业镇的密集度、发达程度、协同创新成效,在珠三角、长三角地级市是很少见的。
东莞日报:东莞密集的专业镇,在地市层面很少有。这种平台作用,对产业、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体现?
莫安达:我认为专业镇更多会体现在产业的协同创新优势上。专业镇能形成强大的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在产业集群内部实现共享,从而让中小企业更充分地接触产业资源,进而能够强化、优化产业的竞争力,发挥自己长板,补齐短板。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前提,也就是说,市场需要的产业才有前景,比如智能手机产业在东莞蓬勃发展,其中就有市场选择的因素来促成。
东莞日报:专业镇协同创新作用走进了新阶段,今后要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
莫安达:产业的发展要有政府的推动,而且这种推动力度越大越好。而协同创新进一步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加强推动力度。
为什么这么讲?东莞今天专业镇的好局面,就是市、镇街层面的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的结果。政府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必要的政府助推能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在这里要说明,政府扶持产业的结构性政策要向功能性政策转变,选择扶持市场需要的产业。过去,一些城市选择发展的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市场却不买单,就是一个例子。可以说,东莞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未来的专业镇发展,政府除了大力支持产业的科技创新外,还要扶持做好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因为产业的创新将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现有的产业创新基础理论要升级,才能适应产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