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助力全面小康新征程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强调指出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同时在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时,特别提到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从中彰显的是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向的是全面小康的目标。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同时,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协调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系统阐释了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目标要求。
习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要求广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既是信任和动力,更是责任和考验。面对历史重托,作为广东责无旁贷、没有退路,必须奋力冲刺、决战决胜。
在常人的眼中,提到广东,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富”。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从1989年至2015年,经济总量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但广东内部的发展并非一线平齐、均衡发展,既有中国“很富的地方”,也有中国“很穷的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同样成为制约和束缚广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基于此,广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亟须充分发力补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面对历史重托,显然于广东而言,必须树立并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瞄准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加快把“短板”补上,促进发展平衡。诚如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补短板,广东的突出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民生社会事业和贫困人口。由此不难看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最关键的就是看能不能通过协调发展,切实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力,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和落后农村的发展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推进协调发展,广东已然在加速前行,迈出了坚实铿锵的步伐。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链对接,促进经济跨区域融合发展,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持续优化、民生明显改善,稳步迈向全面小康;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省内外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推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广东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可以预见,牢固树立协调理念,坚持协调发展,与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起,必将助力广东突破区域发展瓶颈,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短板,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南方网评论员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