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51单位晒“三公”预算 将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
2014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昨日发布
昨日,东莞市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发布了《2014年东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目前全市共有251个单位公开了2015年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根据工作计划,今年东莞将进一步扩大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范围,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支出信息,同时推进镇街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将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东莞把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推进。在2013年的基础上,2014年东莞除了要求有关部门公开预算信息和“三公”经费信息之外,还首次对市本级2013年决算信息进行了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近300个单位公开了预算信息,250多个单位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日,全市共有251个单位公开了2015年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
今年东莞还将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平台优势,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信息的公开。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东莞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支出信息,同时推进镇街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焦点关注
去年依申请公开2198宗为7年来最多
记者梳理近七年来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情况发现,群众主动提出申请的信息公开数量呈增加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仅受理了1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而到了2009年,受理群众依申请公开数量就“井喷”到了1361宗。此外,2010年~2013年,此项数据分别为192、287、94、115宗。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全市依申请公开数量达到了7年来最高水平,共有2198宗(详见图表)。
部分申请人滥用依申请渠道问题突出
据市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介绍,市政府推行信息公开工作7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部分镇街、部门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正文格式不统一,信息发布不主动、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申请人滥用依申请公开信息渠道的问题比较突出。据透露,部分申请人就同一内容同时向多个部门提出申请,而且申请公开的信息与申请人生产、生活、科研需要无关,耗费被申请部门的行政资源,影响了其他申请人的答复办理效率。
■相关新闻
市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审议今年工作要点
昨日,东莞市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今年市政协常委会的工作要点。
会议确定了今年将围绕东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情况、制造业升级发展情况、招商引资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视察。
建更多有效的履职平台
市政协秘书长吴润玲在常委会议上介绍,去年,东莞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目标。今年,市政协将以东莞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全面推进新兴城镇化发展战略为契机,重点围绕“优化新型城市格局”、“提升城镇治理能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专题,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政协常委、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开展协商议政座谈会,为东莞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决策依据和参考。
此外,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探索建立更多行之有效的履职平台,利用好“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政协议政厅》广播节目,让广大政协委员做到有话要讲、有话能讲、有话方便讲。(记者李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