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赚钱”不成反被骗 学生成网络诈骗新目标

23.12.2016  13:37
汕头金平警方提醒要有反诈骗意识

核心提示

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方便,但也加速了个人信息的泄露,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容易受骗,一时间,电信诈骗、校园贷、裸贷等等让不少人上当“破财”蒙受损失,甚至引发了自杀伤残等悲剧。校园学生尤其是远离家人、故乡的大学生如何防骗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该如何防范这样的骗局?在日常生活中,碰上类似骗局又该如何面对?记者就此走访了汕头市金平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富有办案经验的刑警就此为学生们剖析骗局并“支招应对”。

案情:“刷单”“裸贷”是诈骗陷阱

前不久,市区一高校学生小陈就被网络兼职信息骗去了2000多元,他介绍说其在一QQ群里看到了类似的兼职信息,因为想要赚钱帮补生活费用,便很快与信息发布者取得联系。对方声称自己只是个手机销售,招聘大学生是为了冲业绩“刷单”,小陈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帮忙“刷单”,就能轻松的拿到几百元到近千元不等的报酬。

就这样,小陈揽到了“刷单”业务,但没几天,对方就称公司有规定,“刷单”者要交纳“保证金”,让小陈缴交了200元。之后,又巧立明目让他进行交了“管理费”、“入会费”等等,在蒙了小陈2000多元后委实再也榨不出钱后,就将小陈“拉黑”了……

同样,金平分局金龙派出所不久前也受理了一宗类似的“刷单”被骗案件,受害者被以“刷单赚钱”为名骗去了数千元,警方接报后展开了侦查工作,最终一路追踪到河南省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还有新冒出的“裸贷”也是诈骗的一大行径,它以较低利率、较快借款、较简程序借贷等“花招”使人一步步陷入了诈骗陷阱。有的学生本以为“裸贷”可以应急先用用,却没想到深陷其中难以脱身。

缘由:贪心是受害者共同特点

校园学生为何频频上当受骗呢?

金平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陈贤杰副中队长认为,学生上当受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和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疏于防范,对陌生的“热心人”提供的“帮助”放松了警惕,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还有就是平常“老生常谈”的贪小便宜心理作祟,在“小甜头(便宜)”面前迷失了方向,结果上当受骗。

陈队长称,在他们侦破的若干受骗案件中,贪心导致被骗往往是受害者的共同特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行骗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所以才会遭受了蒙骗。

揭秘:学生常遇的骗局类型

陈队长介绍,从他们日常办案掌握的情况来看,骗子假冒政府工作人员帮助申请助学金行骗最为常见。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校园学生对申请助学金政策和流程不熟悉,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和学生通电话,温馨提醒他们申请助学金时,要先把自己银行卡里钱款清通掉,这样方才符合“贫困生”标准,申请助学金更有希望,“这个小秘诀可不要告诉别人啊”。当学生被牵着鼻子走时,骗子就会提供了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让学生把银行卡里的金钱转移过去“托管”,当然这笔资金一旦转移过去自然“肉包子打狗,有去没来”,学生意识到不妙后悔已迟。陈队长就此提醒学生,申请助学金一般都是通过校方办理相关手续,助学金机构工作人员肯定是不会主动来电同学生联系,更不会告知什么申请的“小秘笈”。

另外就是骗子抓住不少大学生想兼职赚点零花钱在网上购物或是开淘宝店或是网络刷单这一途径“下药”蒙骗,不是假称苹果手机二折甩卖钓学生“保证金”,就是给点小甜利引诱学生入彀再行诈骗,这主要是利用学生涉世未深、辨识力低的特点施展诡计骗取财物。

此外,还会利用一些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勤工俭学的情况设局坑骗,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支招:莫随意轻信盲目随从

学生防骗首先要有反诈骗意识。前不久,汕头市公安局也特地联合汕头市教育局在汕头市实验学校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们发放网络安全公益广告,卡通漫画、口号标语等宣传资料,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安全治理和打击网络安全违法犯罪方面的成效。民警还向学生们普及网络安全犯罪方面的法律常识,提高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切忌贪小便宜,最好的防范就是三思而后行。

针对学生常“遭遇”的几种骗局,陈副中队长就此特别提醒,如果收到以校方返还学费、奖学金、助学金等为由,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的电话短信,即使上面挂着学校的名字,也不要相信。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情需认真核实求证;有陌生人员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人员,“热情”帮忙看管行李等物品,要小心对方借机偷走行李,尤其是要将贵重物品放在箱包自己拿;不要轻信推销,买东西去正规超市。入学后应先适应学校生活,不要急于外出游玩;要谨慎对待各种中介和工作介绍中心,不要盲目找各类兼职,以免一时疏忽上当受骗。

采访中,陈队长建议学校可与警方配合互动,如请民警为学生上防骗课或是在新生入学报告时发放防诈骗资料、答卷,为学生们打“预防针”,提升学生的自防意识。总之一句话,学生们碰上陌生人索取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或是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求助,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汕头公宣 编辑: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