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摆放变有序 扰民酒吧已被罚

07.12.2018  11:52

在番禺广场地铁站附近,单车整齐停在停放区。同时,还有保洁人员清扫路面。

在南沙区东涌镇镇中心,有未拴狗绳的狗在街上走动。

在府学西路,有小货车直接开上人行道停放。

大洋网讯 近日,记者连续曝光广州多地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涉及城市管理、公共设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近日,记者再次走访越秀、番禺、南沙三区,发现依然存在交通工具随处停放,不文明遛狗以及噪音扰民等现象。不过,部分以往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已经得到整改。

整改 

番禺区

单车停放整齐划一 路面干净整洁

记者昨日还走访了番禺区的番禺广场以及清河东路。记者走访发现,以往番禺广场摩托司机随处拉客以及单车随处摆放的情况已经难得一见,路面除了落叶与落花基本难见垃圾。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清河东路走访看到,路面干净整齐,相隔2公里的距离有两位相关工作人员在清扫路面,维持道路整洁。在番禺广场地铁站出口,记者看到设置了“自行车摆放区”供市民接驳用的自行车摆放。摆放区内的自行车摆放整齐划一,严格安置在所划区域内,再也没有以往地铁站出口单车随处乱摆的现象。

酒吧噪音扰民

被勒令增加隔音措施

近日,记者接到家住番禺洛浦的小韩报料,她在广州渔人码头刚买了新房,但是每晚楼下酒吧高分贝的噪音扰民,却让她十分苦恼。昨日,记者致电相关部门,番禺区第二环保所回应称已经勒令该酒吧进行整改,并进行了罚款。

今年我在广州渔人码头买了套公寓,9月底装修完,准备10月入住。入住前发现楼下广场上每晚7点半到9点半,大妈准时跳起广场舞,这还好,因为家里装了隔音玻璃,并不觉得有太大影响。但对面的‘88酒吧’简直让人忍无可忍。每晚十点到凌晨两点半的重低音穿墙而过,简直无孔不入,震到耳朵嗡嗡响,躺在床上都能感觉到震感。”小韩这样告诉记者。据其介绍,“88酒吧”有三层楼,外观是玻璃构造,没有一点隔音措施,产生的超分贝重低音严重影响临江几十户居民的生活。经其了解,附近几层住户对此早有怨言,但是多次投诉都不见效,有些住户甚至牵头写下联名信。

小韩表示,10月底拨打了市长热线,反映了情况。一个多星期后收到番禺区第二环保所的回复,表示该酒吧确实存在扰民情况,已经立案调查,要求该酒吧缩短经营时间,增加隔音措施。本以为事情可以得到解决,可谁知过去一个月情况没得到改善。

昨日,记者致电番禺区第二环保所,番禺区第二环保所回应称,根据有相关资质的单位鉴定,该酒吧确实存在噪音扰民的现象,已经对其进行了罚款处罚,并勒令其尽快增加隔音措施。

曝光

南沙区

车辆随处临停,遛狗不拴狗绳

在南沙区东涌镇,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存在道路两旁随处停车以及养犬不拴绳等不文明现象。

该镇中心的东兴一路位于市南大道一侧,临街开着不少商铺。记者早上10时许走访看到,不少车辆随便停放在道路两侧,停车位置上并没有画出停车专用位置。记者在该处观察约15分钟发现,大部分车主都是在道路两旁买东西或者在附近银行办理业务,临时将车停在道路两旁。

车主周先生说:“我看到附近允许停车的停车位很少,加上都被停满了,我就在银行门口停放一下。”他表示,自己在银行ATM机办理取款,时间很短,就没有特别在意。此外,在该处违规停车的司机张先生表示,这里一般较少交警巡查,并且停车的都是买菜或者附近办理银行业务的市民,临街停放是常态。

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车辆临停临走,同一条路上有市民行走,出现了人车抢道的现象。市民马小姐表示,经常走在路上,就听到背后突然响起“哔哔”的车辆鸣笛,如果是老人孩子很容易受到惊吓。此外,车辆临街而停,白天还算好,晚上突然一辆车发动开出来,行人不注意很容易发生意外。

此外,记者在东涌镇还发现不少宠物狗在街上游荡。据了解与观察,不少是路人带上街的宠物犬,部分宠物犬是附近商铺所养。记者采访一部分狗主,狗主黎小姐说,她养的小狗很温顺,所以她觉得没有拴绳的必要。养犬的商铺铺主表示,他认为养犬没有必要那么多规矩约束。市民小郑表示,他不太敢接近动物,所以一般有狗经过,他都会比较担心,还是希望狗主能把狗看管住,毕竟街道上那么多犬只横行,难免会出现意外。

越秀区

小货车直接停放在人行道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府学西路的天河城百货后座看到,大批共享单车堆放在路边以及景观雕塑旁。不少市民看到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纷纷皱眉摇头的躲避走开。

在附近读书的高二学生小蒋告诉记者,这些堆积在路旁的共享单车已存在很长时间了,“首先影响市容,我们每天在这附近上学,经过都会看到这一大堆东倒西歪的单车。如果晚上经过,不留意也很容易被绊倒。其次,这样很浪费公共资源,我们有时候放学回家,想扫码骑车,都很难取出一辆完整的单车,并且这些单车扔在路边久了,也很容易年久失修就坏掉了。

此外,记者还在府学西路上看到不少卸货的小货车随意临停在路旁,甚至有小货车直接开上人行道停放。经过的市民表示,他们对于这种不文明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而且这样的现象在附近很常见。

撰文/信时记者黄骆

摄影/信时记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