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处慰安所诉说沉痛往事 辅证日军侵华史实

03.07.2014  18:36

图为散发浓厚历史气息的南京文昌巷19号慰安所内部杨颜慈摄

图为亚洲最大慰安所——利济巷慰安所杨颜慈摄

图为刚列入浦口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浦镇南门慰安所杨颜慈摄

  中新网南京7月3日电 (杨颜慈)“前面有三栋一模一样的楼,日式的外观和装修,里面还有榻榻米,跟周边的楼都不一样,这都是日军侵华时期的慰安所。”3日,在南京市文昌巷的巷口,72岁的查奶奶指着不远处红色的小洋楼,诉说着她从父母辈听到的往事。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从小就听父母和老一辈说过这一带被日军侵占和凌辱的历史……”在查奶奶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文昌巷19号的小洋楼,这几栋老楼便是日军侵占南京时期开办的“青南楼慰安所”。

  老式的楼梯踩上去轧轧作响,溅起的灰尘散发出沉沉的历史感,也仿佛将记者带回了那个灰暗的年代。走上二楼,日式的雕花木窗,斑驳陈旧的墙体映入眼帘,脑海里似乎也勾勒起当年一幕幕惨痛的画面。

  顺着文昌巷的小洋楼片区往南走,记者来到了亚洲最大的慰安所——利济巷慰安所。这座日前刚挂牌成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正在进行内部的修缮。现场工人称,他们正在对坍塌的楼体进行恢复。“我们要求保持原本的样子,让市民看到日军侵华的历史痕迹,也让日本知道,铁证是无从抵赖的。

  南京大屠杀研究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介绍,利济巷2号是侵华日军在亚洲占领区规模最大、慰安妇人数最多、中日韩妇女受到迫害最重的一处慰安所,这里也是对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罪行的铁证。经盛鸿说,目前恢复方案正在讨论中,预计整个遗址将全部恢复为76年前的原貌,并从亚洲各地收集当时的慰安所资料,建成慰安所遗物陈列馆。

  利济巷慰安所位于的太平南路一带,也是南京市慰安所相对集中的片区。这附近还有松下富贵楼慰安所旧址、文昌巷19号西白菜园青南楼慰安所旧址、四条巷树德里浪花楼慰安所旧址等多个日军侵华遗迹。

  然而,日军在南京留下的铁证绝不止于此。一路向北,穿过南京长江大桥,记者来到了6月24日刚进入南京市浦口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浦镇南门慰安所。当地居民王东平介绍,位于龙虎巷2号的这栋四四方方的建筑就是浦镇南门慰安所旧址。“慰安所对面有一座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浦镇扶轮学校旧址,而学校操场就是曾经日军宪兵的营地。

  王东平说,尽管亲眼见证日军侵华的老人已陆续辞世,但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故事不会绝迹。“我们从小就听这里的老人说日军侵华的历史,去年有位90多岁的老人回到我们您这里,跟我们诉说着当年的事情……”此时,越来越多的附近居民聚集在慰安所门口,静静聆听白发苍苍的老人诉说口口相传的抗日故事。而日军侵华的往事与证据,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据经盛鸿透露,除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临时的慰安所无法统计外,8年抗战中,南京共有40多处慰安所。“由于南京是日本侵华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驻防日军众多,因而成为日本当局慰安所与慰安妇数量比较多的一个城市。

  经盛鸿说,“目前南京的慰安所仅剩不到10处。尽管目前许多慰安所旧址已被拆除,难觅痕迹。那些慰安所旧址尽管已经消失了,但还是可以通过立碑的方式铭记历史。

  如今科济巷慰安所已位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浦镇南路慰安所也成为不可移动文物。经盛鸿也呼吁更多的日军侵华慰安所得到保护,时刻警醒人民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