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多场活动祭奠同胞

06.07.2014  16:13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明天(7日)是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连续举行一系列重要活动。

  今天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共举行了4个活动,分别是国家公祭网上线、国家公信系列丛书首发室、南京中小学生主题夏令营活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仪式登记活动。馆长朱成山介绍,今年2月全国人大决定设立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今年的公祭日活动分四个阶段,今天的活动拉开了整个公祭日活动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网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侵华网共同筹办,有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文字的版本,将来还要增加语种。从网页设置来看,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一是公祭资讯——海外公祭、在线公祭、公祭回应、公祭教育、公祭知识和网上史料馆等7个板块,这个网也是作为国家公祭日的一个重要依托。互动性是公祭网的最大特色,网友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祭奠,向遇难同胞点蜡烛,献花、植树、撞钟等等,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让祭奠活动更加广泛。

  今天还组织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系列丛书的首发式。今年是第一次决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此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祭奠活动是地方层面的,延续举行了20多年,在公祭日决定出来后,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刊登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表达了各界人士对国家设立公祭日决定的支持和拥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策划将相关的报道收编成册,准备发行国家公信的系列丛书,今天出版的第一分册,收录了决定公布以后社会各界的反响,也包括公祭日法案和相关背景、专家解读等等,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国家公祭的书籍。

  南京大屠杀遗属名录的登记工作今天也开始启动了。这项工作也是今天整个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在启动仪式现场公布了征集热线的联系电话025-52667177转8217。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朱成山研究员介绍说,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已经发生了77年,现在的幸存者大多数已经是80岁以上,有的已经到了90岁,人数越来越少,在2010年大多数的幸存者有1000多人,现在只有100多人。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在寻访幸存者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属,包括幸存者的后代,对那段历史也比较熟悉,因为长辈们经常会讲他们当年非常悲惨的受害史,在历史学上,这也叫父辈的传承或者祖辈的传承,这种记忆也是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遗属夏朱清是大屠杀的幸存者,他的外孙女就讲,从小她的外婆经常讲述那段历史,她表示她也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向下一代传承下去。

  朱成山研究员表示,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掌握的遗属有300多人,这一部分人是今后一段时期历史传承的主要力量,在未来的证言活动和祭奠活动中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纪念馆的目标是希望在今年的首次国家公祭日之前,能够征集到三千名以上遗属,纪念馆会专门有2个人,每天专门守候在电话旁,负责记录。(记者姚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