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牡丹 百年桂珠

16.10.2016  21:35
10月14日至15日,市委宣传部、省艺术研究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南国牡丹·百年桂珠——黄桂珠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编者按

  10月14日至15日,市委宣传部、省艺术研究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南国牡丹·百年桂珠——黄桂珠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专题座谈会于昨日举行,业界专家、学者及“吉派”传人、亲友等50多人,回顾研讨黄桂珠的艺术人生。现将与会嘉宾发言摘登如下。敬请垂注。

  本栏文字整理:郑炜梅

荣誉实至名归

梁素珍(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

  “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黄桂珠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把我们聚在一起,不仅让“桂珠精神”更好地弘扬,也让文艺界多了一份交融。

  桂珠老师是闽粤赣地区乃至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名角,也是我的恩师,我非常敬佩她,我认为,她一生所获得的荣誉和为汉剧艺术所做的贡献是实至名归的。她在艺术上的造诣不必多说,她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改革了单调呆板的老腔,发展和丰富了汉剧唱腔。在为人做事方面,她是自强自尊自爱、充满爱国情怀的人。在抗战时期,她积极参加饶埔抗日宣传活动,罢演七年,田汉赞她“不将衫扇媚东胡”。

  桂珠老师可说是汉剧的“开荒牛”。在上个世纪时,她自己扛背包、带米袋到全国各地演出汉剧,她与黄粼传等老一辈艺术家一道为后来汉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桂珠老师为人谦虚、平和,不端架子,与剧院其他演员一起同甘共苦。桂珠老师自豪地说:“在旧社会,我是被人瞧不起的戏子,在新社会我是人民的艺术家!”为此,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汉剧艺术。退休后,她到梅州戏校任副校长,为汉剧接班人的培养可谓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亲自教学,把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下一辈,培养了李仙花、杨秀微、陈小平等优秀的汉剧接班人。

  桂珠老师认真演戏,清白做人,扶掖后辈、倾情党和人民、倾情观众的高尚品格和不朽精神非常值得后辈学习和弘扬。“桂珠精神”也是我们广东汉剧人的精神,必将代代相传,千古流芳。

信念从未动摇

罗碧云(黄桂珠长女):

  我谈谈我对母亲的几点印象。

  我的母亲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信念坚定。在日寇侵陷潮汕时,母亲罢演七年,却在进步人士的邀请下,参加“饶埔抗日宣传队”演出活动。在民族大义面前,她信念坚定,是非分明。她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自己人,信念从未动摇过。

  母亲毕生从事汉剧事业,终生无悔。新中国成立后,大埔民声汉剧团成立,后来发展成为广东汉剧团、广东汉剧院。演出深受各地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喜爱,特别是1957年5月赴京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赞扬,获得田汉、梅兰芳等著名戏剧家的赞赏,让她深感一名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戏子”,如今在新社会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的重视,还获得许多荣誉,更加坚定了她为汉剧贡献一生的信念。她这样想,也这样做,全身心投入到汉剧事业中。

  母亲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努力为培养汉剧年轻一代尽职尽责。在困难时期,她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为培养汉剧新一代,母亲领着退休金不要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到戏校任职。1974年到1979年,由于学校住房困难,母亲经常从家里步行到学校给学生上课。1979年学校建了新宿舍,她和我一起住进了教工住房,每天和学校其他领导一样值班、上课,言传身教。教室不够,把学生带到家里,客厅当教室,一板一眼,一字一句地教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身段地教表演。

铭记品格艺德

张怡凰(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桂珠老师在粤东乃至全省,已是家喻户晓的广东汉剧著名艺术家。其艺术成就及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我辈中青年戏剧艺术工作者学习。

  黄桂珠老师艺术成就卓著。经她参与改革的广东汉剧优秀唱腔艺术,体现了音色控制自如、高低音游刃有余的娴熟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1957年,参加广东省四大剧种上京汇报演出,她在中南海小礼堂主演《百里奚认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上台接见。从此,广东汉剧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京剧大师梅兰芳、戏剧名家田汉也对其盛赞有加。

  众所周知,黄桂珠老师被戏剧界同行誉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铁姑娘”。她为人朴实,不以名演员自傲,长期坚持上山下乡,到工矿、部队演出。她严谨的作风和品格,值得我辈中青年戏剧艺术工作者学习。在晚年仍发挥余热,为广东汉剧的保护传承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她的这种为戏剧艺术传承工作不懈努力的精神,令人敬仰。

  黄桂珠老师虽然离世20余年,但一代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其高尚品格和艺德艺风,值得我们铭记。这是广东汉剧的精神财富,更是整个广东戏剧界的精神财富。她的艺术成就,品格艺德,影响了广东汉剧几代人的成长,激励着广东汉剧一代又一代艺术名家不断前进,推动广东汉剧不断发展。

精神激励我们

李永祥(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院长):

  这次系列活动,学习和弘扬黄桂珠老艺术家“老黄牛精神”、“荷花精神”、“甘为人梯”、“爱国爱党”的高尚品格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认为,桂珠老师从事艺术的坚守和奉献,非常人所能做到,所有艺术从业人员都要好好学习“桂珠精神”。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举办这样一个纪念活动,为广东汉剧的传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激励青年一辈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汉剧人,有助于推动汉剧事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美誉也是启示

 吴善忠(中国剧协会员,原梅州市剧协副主席、广东汉剧院艺研室主任):

  上世纪五十年代,广东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即将离京前,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题诗并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首小标题为《汉剧》的诗中,诗人感叹“罢舞七年黄桂珠,不将衫扇媚东胡。琶声激越穿云汉,琴语低徊泣鹧鸪。百里紫衣能认妇,兰贞红泪且盘夫。来年汉戏流纤巧,古调应弹向楚都。”然后诗人加了注释,第一条就提到“黄桂珠系广东汉剧名旦,嗓音能高能低,胡润绝世。在日帝侵陷潮汕时,罢演归家达七年之久,解放后才重上舞台”。

  我认为黄桂珠荣获诗人“甜润绝世”的唱功美誉,既是对黄桂珠的赞誉、肯定、鼓励,更是对广东汉剧的褒奖、鞭策、激扬,从中可获得很多启示。如,如何继承、发扬、创新广东汉剧各行当的传统表演特色绝技等。

汲取榜样力量

黄丽华(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展演部主任、国家二级演员):

  我从桂珠老师传奇的艺术人生中,感受到了她的质朴踏实,感受到了她对汉剧的热爱执着。作为年轻的一代汉剧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传承汉剧,我们责无旁贷。

  今后,我们要从她的艺术精神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将认真学习黄桂珠老师毕生钟爱广东汉剧事业的“老黄牛精神”,学习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学习她以率先垂范、培植后辈为己任的“人梯精神”,学习她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人品艺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广东汉剧艺术,大力推进广东汉剧事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