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五玉翟公祠候选东莞文物保护单位

06.06.2014  10:49

五玉翟公祠静静矗立在街道上。

五玉翟公祠正门上张贴着门神,两副对联古色古香。

  南城周溪五玉翟公祠里,两位老者在练唱粤曲。本版图片均由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摄

五玉翟公祠雕梁画栋。

五玉翟公祠古朴宁静。

   北宋“靖康之变”翟氏先祖南迁入粤

  “一门四进士”无人能及成莞邑望族

  南城五玉翟公祠候选东莞文物保护单位,翟氏后人认为如能入选将是对宗祠最好的保护

   东莞时间网讯 目前,东莞市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中,南城周溪的五玉翟公祠候选其中。

  东莞翟氏先祖于“靖康之变”后南迁入莞,之后发展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如今东莞的石碣、罗沙、周溪、黄江等地都有翟氏后人,但尤以周溪最多。

  五玉翟公祠又称保真堂,是翟氏后人为纪念十七世祖五玉公,于清乾隆年间所建。

  五玉翟公祠因其建筑保存完好,过去曾先后作为爆竹厂和家私厂。2007年,周溪社区居委会将其修缮,现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使用。

   古祠堂现在是老年人活动中心

  昨日上午,位于南城周溪社区的五玉翟公祠与往常一样,早有村民在此闲话家常。虽然它是一个庄严的祠堂,不过却能感觉到家一般的温馨。

  祠堂里摆放着桌椅、茶几、麻将台、乐器……平时这里是周溪曲艺社的排练场所,古老的祠堂每天都能飘荡着悠扬的乐声。不懂唱歌、不会乐器的老人也爱到这里,或是打打麻将、或是聊聊过往。社区居民胡叔告诉记者,2007年祠堂重修后,这里成了老人们的乐土。

  从外观上看,五玉翟公祠建筑约400平方米,为三进两连廊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脚和地砖,横梁上雕花精美。而墙体靠近屋顶处,有一幅幅精美的水彩画,像“一团和气”、“瑶池宴乐图”、“刘伶醉酒图”、“九老图”等图案都惟妙惟肖,颜色鲜艳。

  周溪社区工作人员阿球告诉记者,翟公祠于2007年重修,基本上保留了大部分原先的建筑,翻新的屏风、木门等也按照原先的样式制作、雕刻。水彩画也是按照原先的图案进行绘制。

  现在,祠堂内摆放的家具都由周溪社区居委会购置,曲艺社的乐器、平时的水电开支也由村委会负责。不过,阿球说,祠堂平时的运作都由这群老人自己管理。

   曾先后成为爆竹厂和家私厂

  七旬老伯李明佳是曲艺社的成员之一,他说,解放前祠堂曾为粮仓,后来整条村的农用物资也放在这里,就变成了保管仓。

  在上世纪80年代,祠堂内办起了爆竹厂,属于村委会的集体产业。阿球当时还是几岁的孩子,他还记得自己曾到祠堂帮忙卷炮仗。

  何秀英老人说:“以前这里叫周溪朴站,因为我们做的只是爆竹的半成品,把它卷好后,会送到篁村去装火药。不过,后来因为各地的烟花爆竹厂事故频繁,就关闭了这家厂。”以前,村民靠着在爆竹厂做手工,也能赚些钱,卷一箱爆竹大概有1.5~2.4元的人工费。

  1992年至1995年,翟公祠还出租给当地人开办鸿兴家私厂。

   是周溪翟氏祠堂中保存最好的

  查阅《周溪村志》,上面记录着从周溪翟氏始祖翟嘉墙的庆远堂之后,其子孙及其他后裔共建造大小祠堂21间,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1492年前后),最迟的建于清代中晚期。五玉翟公祠应为周溪现有年代较近的祠堂。

  翟学良是周溪社区人,今年79岁,东莞知名的地方志学者。他说,周溪大大小小的祠堂,仅自己亲自收集记录的就有十几间。不过这些祠堂在土改时期分给了一些村民作为住宅,大部分于“大跃进”期间拆作他用。

  翟学良说,如今的阳光四小,原先就是由两间祠堂拆掉后,加上后面的田地、前面的大池塘,扩建而成。

  供奉周溪翟氏祖公翟嘉墙的祠堂,被称为“大祠堂”,现今仅保留一部分,去年年底,曾有媒体报道,该祠堂沦为养鸡场,令人惋惜。

  周溪的翟氏祠堂现在所剩无几,五玉翟公祠是保留最完好的一间。这也是因为,它这么多年都作为工厂使用。五玉翟公祠此次候选第十批市文物保护单位,翟学良认为,这是对祠堂最好的保护。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