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老人玩音乐走红全国 获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金奖

03.11.2014  12:45

  南城老人在第四届中国老年人艺术节上夺得器乐金奖。(南城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每周四上午,南城体育公园都会传出悠扬的乐韵,缠绵的二胡、欢快的扬琴、轻灵的竹笛……十多种乐器齐奏声势非凡。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支特别的乐团成员全是老年人,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这就是在国内赫赫有名的南城老年民乐团。数日前,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上,这支参赛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大、乐器阵容最强大的乐团以惊人的技艺震撼全场,夺得了器乐比赛金奖。这是三年中,他们第二次夺得该项赛事的全国金奖。

   民乐团三年两度获全国金奖

  昨天上午,南城体育公园一角,30多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一起吹拉弹唱,乐在其中。在乐团中演奏琵琶的68岁老人杨喜德告诉记者,每周四他们都聚在一起“以琴会友”,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六年。

  南城老年民乐团成员“南腔北调”,不仅有本土居民,也有来自黑龙江、湖南、湖北、福建各地,跟随子女移居南城的老人。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音乐基础,有退休的音乐老师,更有艺术团的“老团长”。两年前,这支经验丰富的民间乐队,在第三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了金奖。数日前,他们在安徽合肥演奏了经典曲目《大寨红花遍地开》、《花好月圆》,再次将全国金奖带回东莞,成为我省唯一连续两届获得金奖的队伍。

  据介绍,这支老年乐队发起于2008年,最初只有6名成员,杨喜德老人是其中之一。老人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部队文工团工作,退休后跟女儿到东莞定居,放不下音乐的他经常在人民公园弹琵琶,渐渐的,他身边聚集了一群同样喜欢玩乐器的伙伴。适逢东莞举办老年艺术节,6名老人组队参赛,小试牛刀并获得了银奖。

  当时由于还没有固定的练习场地,老人们就在凉亭里、大桥下练习,没想到这种“公开演出”居然让他们闯出了名气,越来越多喜欢玩音乐的南城老人纷纷申请加入。如今,这支老人乐团已拥有40多名成员,当中最年长的76岁,最年轻的50多岁。

   南城每年拨款扶持群众艺术

  竹笛、唢呐、二胡、高胡、短胡、扬琴、琵琶、柳琴、三弦、古筝、大提琴……乐团指挥、68岁的黑龙江老人孙洪喜一口气说出了十多种乐器,这些乐器南城老年民乐团都有。

  “我们的乐器是最齐全的,吹拉弹拨都有。”孙洪喜兴奋地说,在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赛场上,南城老年民乐团的器乐阵容之鼎盛,让全国其他地方的参赛队都羡慕不已。不过,要把这些乐器运到赛场可不容易。十几斤重的琵琶倒也罢了,七八十斤的扬琴就算让小伙子去搬也很吃力,一路上,大巴高铁来回换乘,老人们可是吃了不少苦。

  据估算,南城老年民乐团的这份“家当”至少价值50万元。“一把好的二胡价值3000元以上,最贵的是低音大提琴,一把就要两万多。”孙洪喜告诉记者,这些乐器当中,轻便的大多是成员们的“私人装备”,老人们自己掏钱包买的,而一些“重量级”的乐器如扬琴、大提琴等则是由南城街道办拨款逐年添置的。

  记者从南城社会事务办获悉,南城街道每年都拨出专款扶持群众艺术,今年投入了3万元为南城老年民乐团购置了一批乐器与演出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