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下活创新驱动发展“一盘棋”
放眼全省,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区域科技发展不协调,21个地级以上市“兄弟”如何下好、下活创新驱动发展这盘“棋”?正如省委书记胡春华在27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扎实推动区域创新建设,重点抓好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搞好规划布局,加大统筹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合作、自由流动、共建共享,推动各市从实际出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找准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位。
随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吹响再出发的“集结号”,21个地市抢抓机遇、你追我赶,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美好画卷在徐徐展开。
▶长与短◀
我省各项创新指标列全国前茅
但绝大部分研发集中在珠三角
27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传来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创新的经济绩效、企业创新能力等指标领先全国;预计全年R&D经费支出超16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2.4%;技术自给率达70%,接近创新型国家(地区)水平;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
2014年,我省有4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为历年最高,较2013年增加17项,增长60.7%。在基础研究领域,我省在超材料、中微子、基因组、超级计算、干细胞等重大创新领域跻身国际领先水平,在肿瘤学、眼科学、光学、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成绩让人骄傲。然而,长期以来制约广东科技创新的深层次问题仍不容忽视:我省高校科研机构的综合实力仍然不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科研机构不多,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国1570名两院院士广东仅有36人(不包括双聘),不到清华大学一所高校数量的一半。全省只有中大和华工两所“985”高校,能进入全国同类前5名的高校和学科更是屈指可数。
不仅如此,全省科技工作还呈现这样的省情:区域科技发展很不协调,全省79%的生产总值、86%的高校、94%的研发投入、93%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东9个国家级高新区都集中在珠三角,部分地市R&D/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也较低,关键技术供给能力不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省21个地市怎么办?答案是扬长补短,错位发展,一体联动。
▶地市战略◀
广州▶▷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作为华南地区科教重镇和省会城市,广州高校、科研院所林立。据统计,广州拥有76所高等院校,占全省2/3,在校本科生数量接近90万人;集中了全省77%的科研机构、10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福布斯》杂志评选出2014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25个城市中,广州一举排名第9,较2013年上升10位。
如何利用好各种资源,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发挥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走在前列,在服务全省创新发展的大局中担负更大责任,是广州面对的重大考验。
为此,广州提出“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第一战略,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广州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针对科技创新工作症结和短板,继续研究出台一系列普惠性政策措施。记者从此次大会上了解到,广州提出要打造科技创新的政策洼地,推动千年商都与科技创新的两翼齐飞。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实现经费两端“宽严”相济,并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探索政府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加快建立由市场决定科技资源配置的机制,建立技术经纪人制度,推动科研机构体制和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拟赋予高校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
珠三角七市▶▷东西岸“分好工”优化发展
广州、深圳以外的珠三角城市,如何打好“创新”这张牌?答案是围绕各市优势,推动形成珠三角各市错位发展、一体联动的创新发展格局,这在此次大会上形成共识。
东莞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样本。近年来,东莞面临转型升级爬坡越坎阶段,为此,东莞大力加强科技与产业结合,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与大数据等7大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以重大专项带动新产业技术突破。为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东莞下一步计划通过组建科技金融产业集团、成立若干混合制股权投资基金等科技金融抓手,健全财政金融联动投入机制。同时,东莞还计划出台“创新券”扶持办法,鼓励企业购买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和服务。
而在珠江西岸,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佛山实施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重点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专业化数控系统和集成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海内外招标,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20亿元建设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同样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江门则立足于在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动力系统、增材制造(3D打印)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为抢抓珠三角创新一体化、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和省市联动重大专项合作等战略机遇,肇庆将重点推动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在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攻关,形成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粤东西北▶▷接受珠三角科技创新辐射
创新资源较为缺乏、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是粤东西北地区面临的共性难题。对此,多个地市未雨绸缪,抓住我省大力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机遇,加强与珠三角创新合作和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把珠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辐射”到粤东西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
近年来,汕头先后与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组建了轻工机械、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等7大产学研示范基地,吸引一批大学教授来汕头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汕头还抓住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汕头的机遇,探索合作创办中国以色列创新产业城,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基地。去年,汕尾市打破全省最后一个没有省级高新区地市的历史,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汕尾的办法是探索组建科技金融机构,争取发挥深圳市创新核心带动作用,吸引深圳创新要素、资金向汕尾流动。
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对此,地处粤西的湛江完善科技激励政策,将获奖项目奖金与产业化挂钩,鼓励成果产业化,去年,湛江专利申请2094件,增长40.73%,增幅居全省首位。阳江紧紧围绕省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加大了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推动五金刀剪产业快速转型,为此计划组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创新驱动,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粤东西北地区经济长期欠发达,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较低。许多地市为此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阳江市2013年至2014年连续2年市本级3项科技经费增长都超过15%。更多的地市打破条条框框,让金融“嫁接”科技,撬动资金杠杆,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梅州就计划探索建立有限财政下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发挥好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推进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