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专版:野性深圳 大美自然

21.07.2017  13:02

竟有人在100公里外的大南山上拍到广州塔!”不久前这条新闻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人们纷纷用“惊叹”“惊奇”“震惊”等词汇作标题。

你信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做到了:深圳35岁的建筑设计师刘焯在一个雨后初霁的黄昏时分,用镜头捕捉到远在广州的小蛮腰倩影,拍摄者称两年前他也曾在小梧桐拍摄到同样情形。

数据显示,深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超过全年90%,这一纪录持续数十年,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城市中稳居第一。这对于一个GDP总量达1.94万亿,人口2000万,汽车保有量高达340万辆,人口密度和车辆密度均居全国首位的特大城市来说实属不易。而深圳市民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在微信朋友圈晒深圳的蓝天白云——“深圳蓝”也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那么,“深圳蓝”是怎样炼成的?这背后固然与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等人为因素有关,但在深圳城管努力下,一个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大片的绿地、广袤的森林更是功不可没。


1  共生共荣,和谐相处

野性”基因下的自然与都市

在深圳湾畔,当海水退潮时,雄性弹涂鱼在红树下的泥滩上向雌性弹涂鱼跳着求爱舞;此时,深圳东端大鹏半岛七娘山的山间溪流里如指甲大小的最小蛙类圆舌浮蛙正在细声细语地叫着;当内伶仃岛上猕猴群在树枝上攀爬跳跃嬉戏追逐时,塘朗山密林中的豹猫正在逡巡觅食……

深圳依山面海,北枕连绵群山,东邻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自然禀赋及山海格局,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今年年初,深圳市城管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发布了一项历时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的结果:该项目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深圳市全境陆域(含海岛)脊椎动物资源调查,调查记录到深圳市陆域脊椎动物总计498种(含亚种),鸟类最多,其还发现了5个新物种、24个深圳新记录种。调查结果显示,在深圳区域内有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是蟒蛇、黑鹳、白肩雕和蜂猴。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7种。

动物之外,深圳城管局还联手中山大学对全市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共记录了深圳市维管植物近2100种,发现在深圳市域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仙湖苏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分别为桫椤、黑桫椤、大叶黑桫椤、小黑桫椤、粗齿桫椤、苏铁蕨、水蕨、金毛狗、珊瑚菜、土沉香、樟。

丰富的植物种类,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在深圳有一个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22平方公里左右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5.54平方公里内伶仃岛和3.68平方公里福田红树林两部分组成。其中,福田红树林地处深圳湾东北岸,毗邻香港米埔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9科16种红树,常见的红树植物有:秋茄、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等,是深圳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一片红树林。

落霞与千鸟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深圳湾则是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加油站”,每年有近200种10万只以上的候鸟在此越冬,构筑了深圳湾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全球的第二大栖息地。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黑脸琵鹭在深圳湾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梧桐山风景区是国内少有的邻近市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梧桐山主峰海拔943.7米,为深圳第一高峰,雄伟的山势与变幻莫测的云雾刚柔相济,与广瀚的大鹏湾山海辉映;山里溪涧幽邃、植物茂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

而从小梧桐山顶沿山脊线经豆腐头、双凤亭、好汉坡到大梧桐山顶,再沿山顶含笑径经凤鸣径至大梧桐停车场,均有杜鹃花科植物吊钟花、华丽杜鹃、映山红以及毛棉杜鹃分布。深圳城管部门通过对现有杜鹃的抚育,增种乡土杜鹃,尽量使之连片,从而形成了十几公里的杜鹃群落景观,每年春天都会呈现花海景象。

2  优化森林,改善人居

用“深圳绿”烘托“深圳蓝

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深圳经济特区自创立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国内率先启动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绿地外,禁止开发建设。这一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

在土地面积有限、发展空间不足等困难面前,将全市总用地的50%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这无疑是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自我加压。”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近十几年来,深圳通过实施生态风景林、森林和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等生态重点工程,大力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进广大市民生态福祉。

截至2015年底,深圳林地面积为6.8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76%,全市森林覆盖率40.92%,森林公园(含郊野公园)18个,面积2.51万公顷;市级湿地公园8个,面积0.0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2.20万公顷;公园总数921个,各项森林资源和生态指标均位列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能有这样高的森林覆盖率,且又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是非常不容易的,生态总量很高。”曾有城市森林研究专家这样评价深圳。

森林有净化空气、过滤尘埃等作用,在观察人士看来,“深圳蓝”的炼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片的绿地,广袤的森林功不可没。

2016年10月,深圳又启动了世界级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目标是在2018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经济、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安全保障等森林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格局,提升城市森林质量,丰富生态文化载体,构建生态景观优美、生态效益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把深圳建设成为拥有美丽山海风景线和茂密森林屏障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

3  尊崇自然,生态优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森林资源

在加紧创建世界级森林城市的同时,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所属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森林公安分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还多措并举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野生动物,像对待身体一样对待森林植物”。其中,深圳森林公安部门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可谓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2016年11月,也是候鸟迁徙时节,一场保护野生动物的“清网”行动就此展开。深圳森林公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清除了47张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捕鸟大网,解救了一批鸟类。与此同时,深圳森林公安分局还组织“净山”专项行动,对重点山脚下的农家乐进行巡查,并现场普及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

在专项行动中,森林公安各部门对辖区内未批先占、边批边占、少批多占、盗伐林木、非法砍伐以及非法猎捕买卖候鸟等问题,进行了清查,对信访举报、网络热帖、媒体披露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和澄清回应,并逐一记录,登记在册。同时,加大了对野生动植物集散地、繁殖养育场所、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等领域的检查力度,对林区山边的200余家农家乐、农庄经营户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同时对《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

与此同时,深圳还全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为全面掌握全市古树名木现状情况,完善古树名木登记档案,深圳市城管局在2012年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更新完善古树名木汇总登记册和每木登记表。同时,在不破坏其生长和引起新的灾害的条件下,对古树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2016年6月22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条例鼓励实施立体绿化,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良好绿化环境的权利,对破坏绿化环境、擅自砍伐古树名木等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擅自修剪树木的按每株处2000元罚款,擅自砍伐古树名木等行为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建立了市区两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1支共300多人,专业、半专业和应急队伍共1500多人,防火物资储备仓库30座,建立完善1461公里生物防火林带的阻隔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森林防火,筑牢生态安全的屏障。

伴随相关行动的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公众的力量也被调动起来,涌现出不少深圳人捍卫绿色、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的经典故事。

今年5月中旬,家住中港城的李小姐在微信上晒出了《修剪树木伤了鸟窝?》一文,称“园林工人把小区郁郁葱葱的大树砍成树干,有鸟巢掉下,三只幼鸟张着雌黄的小嘴惨叫,太可怜了。”消息发出后旋即引发众多爱鸟人士围观。不少爱鸟人士就此向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绿化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园林工人修剪树木能避开这段时间。不少专业人士还提出诸多建议。对此,深圳市城管局绿化处从善如流,立即完善绿化作业操作指引,承诺尽量避开鸟类繁殖期进行绿化作业。

4    听花开的声音,观轻盈的飞鸟

在公园保护区里上自然课

在清风徐徐的深圳湾,一队一队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举着望远镜认真观察红树林的各种飞鸟;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一群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静静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依托森林、湿地、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个个从娃娃抓起的自然课堂在深圳开了起来。

据了解,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在自然保护区和市政公园内设立自然教育中心的城市。2014年底,位于深圳市中心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仙湖植物园一起,搭建了深圳市第一批自然教育中心;2015年底,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开幕,成为第一个市政公园内的自然教育中心;2016年,儿童乐园、园博园、洪湖公园等自然教育中心也相继面向市民开展活动,形成由政府搭台提供场地,社会组织负责运营和管理,面向社会募集资源,免费向公众提供自然教育模式。有的地方虽然没有成立自然教育中心,但也是自然教育基地,纷纷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如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梧桐山风景区等。

而随着深圳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的建立,专业的老师、有计划的系列活动,为公众带来了系统的、连续的自然教育体验。他们在公园探访夜精灵、在深圳湾观鸟飞翔、在仙湖植物园体验叶子课程、在野外做自然笔记……

目前,由深圳城管部门建设的6家自然教育中心从2016年至今,共开展了392场活动,381名自然志愿者参与教学,受教人数2万多人。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聆听、触摸、眼观、描述等各种方式认识大自然,引发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除了有很多自然教育机构外,在政府、企业、民间还有众多“身怀绝技”的本土博物学家,包括徒步走遍深圳、《深圳自然笔记》和《自然读本》出版人南兆旭,长期从事野外植物生态摄影、著有《中国最美野花200》以及《生人勿近——你身边有毒植物150种》等植物科普书籍的自然达人吴健梅,以及致力于公众教育,编写了自然教育教材《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的仙湖植物园植物学专家张力博士等等。

这些自然导师引领着越来越来多自然爱好者,分享着对自然的爱和珍惜,守护着这座城市一颗热爱自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