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创新大赛让“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组图)

02.12.2015  10:51

(原标题:创新大赛让“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组图))

航行中的领航者号海洋高速无人船。

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暨第一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省科技厅、中山大学、粤科金融集团签署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12月1日—4日,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暨第二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三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

  今年,广东赛区共有1249家企业,809个团队参赛,无论是企业还是团队的报名数量都比往年有大幅增长,均位列全国第四。港澳台赛区暨第二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吸引了535个参赛项目,较去年同比增长两倍。

  我省的“双创”大赛从深圳赛区起步,2013年增设广东赛区负责深圳以外地区,2014年再扩展到港澳台赛区。同时,依托广东赛区合并举办“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依托港澳台赛区合并举办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广东已经形成辐射港澳台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国内最大规模赛区,并形成以赛促建、推动全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以赛促建”优化“双创”环境

  去年10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仅30岁的创始人张云飞,随同李克强总理赴俄参加了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并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船。曾经获得第二届全国赛总决赛初创企业组第一名的云洲智能,将广东无人船技术驶向世界。

  确实,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这个综合平台,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团队脱颖而出,帮助企业短时、高效、深度地对接资本。从而,不少科技型企业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以赛促建的创新创业机制,全省性的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和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来。针对科技型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实际需求,各地市的高新区、孵化器和创业投资等机构成立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改善了创业服务环境。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粤科金融集团、广州大学城管委会、中国技术交易所、广州创新建怡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带动下,各赛区为科技企业、创业团队和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辅导、项目路演、成果交易、投融资推荐、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配套服务。

  围绕大赛,广东开展了“粤穗天使行动”等系列活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融资服务综合平台。为大赛而打造的天使基金,专门投资具备良好成长性的种子期和早期项目,特别是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支持珠三角地区初创企业的发展。2014年5月,省科技厅、团省委和粤科金融集团又启动设立“广东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上述两个基金的总体规模均为5亿元,分5年实施,每年各筹集1亿元。同时,我省还组织成立了广东省科技金融促进会、广东天使创业投资联盟,发布了前孵化器专项计划,建立了广东天使创业投资网站,筹建广东天使创业投资俱乐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天使基金已经投资了多个企业,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在2013年投资了2013年大赛的16个优秀项目,投资额7000万元。2014年,与天使基金达成投资意向企业15家。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为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我省将创新创业大赛与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建立了更加公开公正评价、更好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的新机制。

  据介绍,通过竞赛形式遴选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的做法,改革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评审和发放方式。一方面,专家组由原来的技术专家为主转为以创投专家为主,更多体现市场评价科技成果、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也有利于引导创业投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和网络公开播放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项目评选全过程,既体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又有利于在社会上营造敢于创新激励创业的舆论氛围。

  例如,在“赢在东莞”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企业直接获得4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东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立项资助。据东莞市科技局透露,去年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最终共有76个获奖项目赢得创新资金立项资助,资助总额为2300万元。

  而顺德区对参赛获奖企业还提供了高达300万元的无偿资助、500万元的无息贷款、5000万的股权投资,并将企业优先纳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范围;获奖团队则可获得300万元的无偿资助、200万元的无息贷款、1200万的股权投资,优先列入《中国南方智谷引进创新团队奖励办法》的奖励范畴,免费获得国内顶尖的创新创业综合培训和辅导。

  从2015年起,我省正式采用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赛制,以统一评审、统一推荐的方式,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常态化申报和受理,开展多层次和定制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及时为科技型企业“解渴”。

  首创“两岸四地”创业大赛

  如今,“两岸四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去年举行的港澳台赛区暨首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两岸四地创新论坛等项目,已经成为立足粤港澳台地区、面向亚洲、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创新创业竞赛品牌。

  今年大赛报名总数达到535项,其中广东省251项,台湾226项,香港29项,澳门29项,大赛项目报名数较去年同比增长203%。

  中山大学“We Are Young”团队的“Zeta一站式信息平台”,可将大学生们所关注的校园热点、就业实习、出国留学、教务通知等信息,都能在手机上一站式阅览到。该项目在去年的比赛中获得团队组一等奖,获奖及数百万的天使投资。目前,团队所开发的UTips校园资讯平台用户已达30多万,覆盖广东近20所高校。

  “本届大赛新增加广东省侨联为主办单位,并邀请香港科技园、中华杰出青年经贸发展促进会分别作为港澳和台湾的协办单位。”大赛秘书长夏雷说,本届参赛项目覆盖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相关领域,通过大赛逐步搭建起一个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资本及社会服务供应商对接交流的合作平台。

  大赛还和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合作共建大学生及青年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同时与台湾南港软体育成中心达成合作,台湾获奖项目直接在该育成中心免费孵化一年。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创新创业、合作共赢为主题,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产业合作,邀请和发动更多优秀项目和团队参加我省的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创新创业竞赛品牌,全面深化粤港澳台科技产业合作。

  往届大赛优胜者创新创业案例

  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石头到塑料的创新之旅

  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聪将一个“塑料袋”点燃,红色的火焰跳动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散发出塑胶燃烧时的臭胶味,也没有滴出胶油。之后,他将燃烧后的废渣轻轻一捏,瞬间变成了粉末。他说:“这就是我们‘石头袋’不同于一般塑料袋之处。因为,袋子的主要原料是石头,燃烧降解后变成了无污染的粉末。”

  曾聪说:“别人创业走高大上的路线,而我就要反其道而行,从生活最常见的事情做起,做民生环保应用领域的探路者。”今年11月11日,这家年轻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跨入了上市企业行列。

  “遇到挑战,不要say no”

  “不要说不行,而要去尝试。”说起创业的体会,在可口可乐公司等多个企业做过会计,当过销售,搞过管理的曾聪说:“创业不能任性,而是要韧性。人生经历和职场经验,是必要的创业准备。”

  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限塑令”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正在思索如何创业的曾聪,从限塑的环保意义看到了一个突破口。

  传统的塑料袋主要是由石化产品生产,难以降解,对环境和民生都形成威胁。曾聪发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石头造纸的技术。而石头又是大自然中的常见之物,是否可以用这种廉价又不造成污染的石头原料替代石化原料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聪笑道。他曾找过专家学者希望能一起研发,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想法很好,但没有人这么干过,还是不要这么冒险了。”

  曾聪和他的伙伴们就自己干,为此用光了过去的积蓄。这个过程中,一批批合伙人、合作者退出,但曾聪还是没有气馁。多年来的打拼经历告诉他,“遇到挑战,不要say no,而是去try。”

  在华南师范大学专家的助力下,他们在失败中总结积累经验,终于突破了一个个技术瓶颈,研制出了PCC高能母粒——一种可以在许多领域替代塑料的新型环保材料,其加工应用的配比可达80%,从而能替代石油基产品成为“主体料”。这种原料通过吹膜、注塑等与一般塑料生产程序相似的工序,就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硬的瓶子、软的袋子和桌布等。

  目前,该公司掌握了有关的核心技术,申请了3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而且开始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去年还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区环保组第一名。而这过程中,凭借着专业技术和前瞻眼光,石头造也得到了大量投资人的资助。到今年挂牌前,石头造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风投公司的七千多万元融资。

  两个高效益打通海内外“我不是塑料袋,我叫石头袋,无毒无味可降解。”印着这样字样的石头造通过产品可以阳光、掩埋等方式,在半年内可自然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据资料显示,使用1吨石塑母粒,相当于节约石油0.52吨,从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0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6吨。在过去的一年中,2亿个由这种石塑母粒制成的环保袋投入市场,减少76万平方米塑料袋的产生,相当于减少45946吨二氧化碳过程排放。同时,这类技术令塑料生产的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国内外塑料生产企业纷纷来寻求合作。

  今年,它国内、欧盟和美国等18项权威认证,从而大步走进海内外市场。石头造的塑料袋,从大型连锁超市华润万家、百佳、迪卡侬,到广州的农贸市场随处可见。像广州酒家、利口福和周记餐厅等连锁餐饮店,也用上石头造的桌布和一次性饭盒等。 其产品已经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还向韩国一个有2万多个连锁店的集团供货。

  市场在扩张,产量也得跟上。目前,石头造的扩产是神速的,新生产线和新厂房都在建设中,此外在石头储藏丰富的连州筹建占地面积342亩的分厂。届时,石头造将有上千塑料袋、桌布和饭盒的生产线,形成45亿元年产值的生产规模。

  曾聪告诉我们,石头造生产的绿色环保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上市后,他将会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塑料制品的上下游产业,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是有信念的团队,坚持做对社会负责做有意义的事。”

  政府的创新政策扶持助企业迅速发展

  云洲智能无人船驶向世界

  回想取得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初创企业组的桂冠,云洲智能的创始人张云飞坦言,正是得益于创业大赛这一平台,他们才能获得政策和投资两大资源,令企业迅速发展。

  从2010年开始,张云飞和他的创业团队埋头于无人船的研发,不为外人所知。直到2013年,他们在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夺得初创组总冠军,整个团队和他们的无人船才一夜之间“蹿红”。“参赛之后,很多投资公司知道云洲智能了,粤科金融集团的广东粤穗天使投资基金(简称粤穗天使基金)投入500万元,占云洲智能5%股份。”

  国内环保无人船的开拓者

  2010年4月,张云飞和香港科技大学的3位校友,在珠海市高新区南方软件园正式注册成立云洲智能。创业伊始,张云飞们共同出资60万元,加上先前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到的140万创新基金,就这样,云洲智能正式踏上探索水域的征程。

  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无人船平台领域的研发近乎空白,云洲智能要做的就是成为这一市场的第一个开拓者。

  研发的日子比想象中艰辛。团队许多成员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但张云飞和同伴成亮最终坚持了下来。

  2012年的冬天,云洲智能卖出了第一艘无人船,这是创业近三年来的第一笔订单。2013年,云洲正式对外发布第一款无人船平台——全自动水面保洁无人船。它能够代替人工,自动在水面开展保洁作业,通过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和传感器,高效地规划自己行进的路线。1立方米的垃圾收容空间和续航达10小时的内置电池,使无人船能够全天候、长时间、不间断地在水面上工作。巧妙的喷水机构能够全方位清理水面的任何死角,引导垃圾流向开阔水域并收集。而系统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和视频画面,与公共网络兼容。这使得中国城市水面保洁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成为了可能。

  无人船填补国内空白

  在那一届的创新创业大赛中,云洲智能凭借着强大研发技术和完善的商业计划,在强手如云的参赛队伍中,夺下初创企业组的桂冠。

  随后,各方面的利好消息纷至沓来。2013年12月,云洲完成了它的A轮融资——以10%的股权融资约1800万元,融资后的云洲估值约1.8亿元。2014年,云洲智能一鼓作气拿下“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一个民间性质的最高规格的创业大赛的桂冠。同时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等多项认定。美国科技创新类影响力最大的杂志《快公司》发布的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榜单,云洲智能榜上有名,与腾讯、小米等同时上榜。

  在得到行业肯定的同时,张云飞并没有停下研发的步伐。2014年9月,云洲智能自主研发的海洋高速无人船平台“领航者”号的发布,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今年7月,云洲智能自主研发的“方洲号”全自动测绘测量无人船在珠海正式发布,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测绘测量无人船。该款无人船无需人工驾驶便能够自动胜任多种水下地貌测绘工作。

  如今,云洲智能的无人船已在全国31个城市得到应用,用于环保水质监测、航道测量、水面垃圾清理等领域。其2014年实现销售额700万元;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3项,其中包括6项发明专利;主导编写了中国第一个无人船相关的企业技术标准,并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初创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政策扶持。由政府搭台而建的创新创业大赛把政策、资本和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参赛,他们同时接触到政策和资本,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接触社会资源的高效途径,并且能推动他们对商业模式进行思考,完善商业计划。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曹斯 通讯员 叶青 实习生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