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南国书香节今日开幕

17.08.2014  01:27

 

  为期一周的201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将于今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琶洲展馆)开幕,本届书香节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展场面积5万平方米,共设有展销和专区近42个,参展品牌超过35万种。

  目前已确定参加的名人名家有210多人,活动超过300场次。从今日起,作家方方、导演严浩等文化名人都将陆续带着自己的新书与读者见面。随着2014广东省小手拉大手、共筑中国梦书画创作活动、第七届中小学生书香作文大赛颁奖仪式等活动的依次举行,丰富多彩的南国书香活动将就此展开。

  在保持往届重要板块和特色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设了少儿馆、马来西亚馆,丰富优化了文化廊和数字出版网游动漫馆等。全场图书八折以下优惠展销,同时还设立3至4折的好书特卖馆。

  目前,今年书香节场馆已经搭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帐篷连接地铁口入场通道,以便为参展读者提供入场快速安检、防晒避雨、除湿防暑等服务,现场还有专门的便民指示牌、电子信息屏、安全分流指引、WIFI和充电处。

  打造“恬静、协调、俭朴”的书香盛宴

  今年南国书香节以“静享阅读”为理念,经由过程科学的展馆设计与合理的展销搭配,尽可能为读者营造一个恬静的阅读氛围,致力于打造一届“恬静、协调、俭朴”的书香盛宴。

  据悉,今年南国书香节组委会也格外重视对展区和活动区的绿化布置和服务,不仅在书展大厅专门设有展区绿色植物租赁点供各个参展商使用,还在以往书香节最受欢迎、人流量最大的“名人名家”主题沙龙区摆满了绿色植物,这在忙碌的布展之余也增添了一丝内心的宁静和沉淀。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香港馆以绿色作为主基调,显得展区绿意盎然。据悉,今年香港馆馆内所用书架、装饰等材料绝大部分都可以循环利用,相当环保,这也暗合了主打色——绿色。

  传统元素更加丰富多维彰显文化诉求

  不论是文创区还是书展区,相较于往年,有更多细节之处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比如台湾馆立柱上镶嵌入中国传统的窗花样式,仿佛置身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之中;武侠馆采用了岭南建筑风格,两侧的博古架上则陈列着刀剑、绘有高手过招的书画、瓷器等,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刀光剑影的江湖;即使是数字阅读馆内LED灯让人眼花缭乱,但“骑楼”样式的建筑模型也非常吸人眼球。新增设的岭南特色文化馆羊城名家书画展区整体设计充满岭南气息,好似一间文人书房,配以酸枝书桌、香案、盆栽、满洲窗等家居布置,烘托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广东展团的主题色调是相当喜庆的红色,广东出版集团更是使用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广式家具装饰作为“迎宾”,上面标注的“阅读粤精彩”五个金色大字让人精神一振。羊城书展的布置也匠心独运,“历届书香羊城十大好书”的展台上广州购书中心的模型相当逼真,背后配以蓝天绿水“小蛮腰”,整个书籍展台远观就如同一幅广州现代风景画,让人赏心悦目。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蒋文丽

  访谈

  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科谈粤版书:

  “以传承岭南文脉为己任

  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之际,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科。王桂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作为广东出版界的航空母舰,广东出版集团旗下的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按上交所排队情况和证监会目前的发行节奏,预计2015年完成上市。王桂科说,上市募集资金到位以后,拟投向品牌教育图书出版项目、连锁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数字化印刷系统项目、跨网络教育内容聚合服务平台项目和信息化系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图书出版、门店改造和数字印刷等项目都是惠及广大民众的项目。

  《岭南文库》将达300种

  南方日报:能否介绍一下《岭南文库》的最新情况?目前,广东省出版集团还有哪些类似的项目?

  王桂科:我们广东出版传媒人的梦想,就是以传承岭南文脉为己任,《岭南文库》正是这样一套能寄托我们情怀的大型丛书,是一套全面地、历史地、系统地反映和论述岭南(包括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人物业绩等方面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它将有选择地收入学术界从各方面研究岭南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著作,将有关岭南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资料保存并积累下来,成为了解省情、国情,认识岭南、研究岭南的知识库、资料库,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岭南文库”计划先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多学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

  《岭南文库》自创办至今已出版图书约120种,并于1997年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有近30种专著获省部级各种奖励。预计三至五年内,再出版100多种,以期达到300种的规模,使其在岭南文化各个领域都有所著述。目前,类似此类的大型丛书还有《广东华侨史文库》、《海上丝绸之路书系》、《岭南中医药文库》。

  每年进出口总额超2亿元

  南方日报:说到海上丝绸之路,让人想起了广东古代辉煌的对外贸易。目前,集团有没有在“”上作文章,把中国文化向外传送?

  王桂科:集团依循“港台地区→东南亚华文区→国际华文圈→西方主流市场”的路径,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亿元,每年出口出版物的销售实洋超过100万美元。6年来先后向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等3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输出图书版权600多项,连年实现版权贸易顺差。《少年文摘》保持在新加坡市场的绝对优势(月征订11000册),马来西亚市场月征订量增至8000多册,创造了期刊“走出去”的成功模式。在“香港国际书展”上,集团的展销量占全国中文简体版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

  三年内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南方日报:广东一向引领出版界的先声,在本轮数字化阅读大潮中也一样,您能具体谈一谈集团数字化图书的战略安排吗?

  王桂科:数字信息技术来势汹涌,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又极大地丰富并改变着出版业态,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业态。比如Kindle与纸质书、互联网与纸媒、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竞争。我认为,一方面,数字出版领域新产品、新业态对传统出版物、传统出版业态的冲击必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特别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传统出版物、传统出版业态不仅不会消亡,其绝对数额还会进一步增大,传统出版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新媒体、传统媒体两种业态仍会共同发展、长期共存。在这种出版业态下,集团大力推动内容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以数字出版引领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南方出版传媒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彻底转型,创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领先品牌。借着数字领域的飞跃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让南方出版传媒焕发新机,跻身全国出版集团前列,年收入突破性增长,并汇聚分众用户100万,其中精英人群(30—50岁)60万;大学生40万。

  实际上,正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极大地改变并丰富了我们出版的业态。我们相信,不管业态怎么演变,出版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和作用就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其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文化本质和独立的人文品格不会被改变。南方日报记者 陈小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