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扩招特长生学校不“感冒”
南方日报12月2日AII06版讯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雷雨 通讯员 周玉)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据了解,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校园足球会议。会上明确,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通过设定足球为校园体育必修课、学生足球特长将记入档案供升学参考、发展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举措,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
在足球氛围浓厚的广州,校园足球运动已经先行一步。继广州市发布足球试点城市工作计划后,11月底,广州市政府颁布《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2014-2016年)》,对发展校园足球的资金、师资、课程等作出细化部署。
“春天来了!”连日来,多位广州基层校园足球工作者无一例外地表达出振奋的情绪。
然而,熟悉足球的人士知道,振兴校园足球,在我国并不是首次,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校园足球就已风生水起。30年后的今天,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避免“重蹈覆辙”?以怎样的行动和眼光,许校园足球的一个未来?为此,南方日报记者展开调查。
◎ 现状传统项目学校每周一节足球必修课
如今,作为广州足球的象征,恒大足球俱乐部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历史上的广州足球也十分威水,以技术细腻著称的“南派足球”威震全国,一所所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更是向国足和省队、市队输送了不少名将。
在老一辈球迷心中,广州足球冠以“南派足球”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太阳神队在球员身高普遍不到1米8的情况下,照样可以打到全国亚军。广州足球给大家的印象是“技术足球”,急停急转够快,而且动作花哨,短传配合也更流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州足球也一度青黄不接,一所所足球特色学校面临困境,家长主动送孩子踢球的情况越来越少。
今年11月,几易其稿的《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2014—2016年)》出炉,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计划》明确提出,广州将逐步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纳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从2015学年起,各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争取每年级每学期开设4节至6节足球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的大部分中小学都在足球项目上开展了普及教学,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就是其中一所。作为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该校曾为国足、省队市队输送了了不少名将。
对此,后乐园街小学副校长谢芷薇表示,该校早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足球校本课程,各个年级每周都会安排一节体育课上足球校本课程。“课程设置足球游戏以及简单的训练,促进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爱好。”而对于其他60多名精英足球小将,则会开展强度较高的训练。
在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广州五中,该校校长何树声告诉记者,该校常规的足球小将就有120多人,每个年龄段按照一支足球队的人数进行配备。这批小将每天下午4时半后就开始训练,而对于普通学生则是在每天下午5时后安排体锻课练习足球。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每学期专门的足球课超过12节。
而在众多非足球特色学校中,如今也通过选修等方式普及足球。以广铁一中为例,该校的足球教学在初中阶段融入体育必修课的其中一大模块,占六个学时;而在高中,高二体育选修课上便开设了足球选修,每周两节,目前高二级两个足球班有超过80名学生选修,教学内容则以颠球、运球、两三人间简单配合等基础技术为主。
◎难题场地受限专任教师屈指可数
11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广铁一中时,该校的广铁一中体育俱乐部足球班的师生们正在足球场上练习三人配合传球。该校体育教师、足球队教练孙权告诉记者,在这群学生里头,既有爱好足球前来培训的校内外学生,也有校队的成员。
今年“富力杯”第一届广州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启动,广铁一中作为广州市304所校园足球推广学校之一,随即组建起一支由初中生为主的男子足球队。组建不到一个月,这支20人的年轻队伍便打出了全区第五名的成绩。不仅如此,男生们在绿茵场上的英姿还吸引了女生们的目光,巾帼不让须眉,女生们自告奋勇提议组建一支女子足球队,如今铁一中女足队已有队员14人。
从政府到学校对足球项目的大力推广,无疑给了爱好足球的师生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然而,在伸展手脚之时却又发现碰到不少难题。
一方面是场地有限。“平日操场里人来人往训练场地受限,只能利用周末俱乐部足球班培训的时间加紧练习。”孙权说,目前有专门足球场的学校并不多,更多学校是将几个篮球场拼起来上课,一块场地上往往挤了好几个班,足球教学难以施展;而对于有足球场的学校,出于场地的维护需要,常常也要封起来养草。
另一方面则是专任师资不足。孙权留意到,《计划》提出,校园足球推广学校今后每学期将有4-6节足球必修课。“我认为课时的调整都没有太大问题,可专任师资如今仍是不够的。”以该校为例,如今两个校区足球专业出身的教师仅3位,其中一位即将退休。在孙权看来,将足球纳入必修后,对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便有所提高,“因此光靠培训其他体育教师,恐怕还难以教好。”
◎尴尬足球苗子不多特长生招生难
不仅如此,对于足球项目在校园里的推广,不少受访教师都提到了特长生的招收问题。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广州招收足球特长生的中学只有广州五中、真光中学、培正中学等几所,大部分学校选拔足球队苗子只能从体育课上挖掘,学生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而根据《计划》,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享有招收足球特长生政策,每年招生比例不超过招生人数的3%;扩大普通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足球特长生招生规模。具有足球特长和长期参加校园足球训练的学生,普通高中招生时,同等情况优先录取。高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按招生人数的5%,用于招收足球特长生。
然而,尽管新政放宽了对足球特长生录取限制,但对于更多的非足球特色校并没有放开足球特长生名额比例。
另一边,对于中学扩大足球特长的招生规模,学校并不一定“感冒”。何树声说,扩大规模要看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在小升初方面,通过足球特长进入名校家长还是认可的,但是到了高中,“除非踢得很厉害被理想的大学招收,否则家长会觉得出路不大理想,轻易不让孩子走这条路。”
而对于学校来说,积极性也不算太高。有校长称,学校希望招到踢足球好而文化成绩又好的学生,但这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所以高中不愿用5%如此高的比例去招收足球特长生。
◎建议中小学可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活动
按照国家和广州市校园足球规划,完善培养和竞赛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打通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被放在重中之重。大学里的情形又是如何?
在广东乃至全国大学生足球队中, 华南理工大学 男女足赫赫有名,近年来大运会广东队的主力基本都是华工出身。
“我们学校足球氛围非常浓厚,大大小小的足球队很多,足球场上常常爆满。”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明介绍,华工校园内目前有5个标准田径场,值得一提的是,华工并未经历院校合并,运动场之多在全国都屈指可数。不仅如此,华工五山校区正酝酿改建田径场,和周围公路齐平,地上是标准足球场,地下则改建成室内足球场,“室内球场有3个七人制足球场大小,这样踢足球就能风雨无阻。”
刘明认为,相比中小学,高校因场地、人才等原因,发展校园足球有先天优势。但刘明表示,尽管目前有诸多现实困难,但中小学可以加强与社区、大学合作,到附近的社区和大学或有足球场的学校开展活动。为此,他建议如果规划专门的足球场有难度,可以利用社区和城市广场等空地规划诸如五人制的小型足球场,甚至可以设计抢球游戏。
国务院会议要求,把学生足球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对此,刘明认为具体操作时不可急功近利“一刀切”,也不能矫枉过正,过分重视足球而压制了其他体育项目的经费资源。
“发展校园足球运动要结合实际,重在引导。不一定每天都开展,也不需要全员参加,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专业运动员,但让学生喜欢足球、培养踢球的兴趣更重要。”刘明建议。